煎服中药必知的三大常识

煎服中药必知的三大常识

中药治病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中药治病的关键在于中药汤剂的煎服,很多人是大夫开了中药后,随便的煎煮就喝下去了,这样的做法根本起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中药煎服的常识。

一、加水与浸泡

1.水温:最好用凉水,而不要用开水煎药。

2.加水量:一般以处方药量的约7倍为宜。如药物重量 100克,则加700毫升左右的水。

3.煎药前的浸泡:在加热煎药前,可对药物进行适当浸泡。中药饮片多为干燥的植物材料,提前浸泡使之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以花、叶为主的药物提前浸泡1小时左右,以果实、根茎为主的药物提前浸泡2小时左右。

二、煎药

1.器皿:用陶瓷、玻璃或不锈钢材质的器皿煎药,不要用铁器。

2.火力与温度:一般以小火小沸为宜。用小火加热,使药液温度缓慢上升至小沸(药液温度约90℃~95℃)。小火小沸时,水份蒸发慢,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如果是大火,药液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如果要适当加快煎药过程,也可先用大火加热至小沸,然后维持小沸。

3.时间与次数:在小沸状态下维持30~50分钟即可下火,趁热过滤取液。由于是小沸,挥发慢,煎药时间可以稍长。一般煎一次即可,但药滓中仍残留有部分功效物质,所以也可再煎一次。第二次以趁热加沸水为宜,避免药材冷却引起可能的物质凝固。第二次加水量以刚好没过药面为宜,仍用小火,维持小沸,煎10分钟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