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中药用量的十个小细节
我们服药的时候要分量,最简单的就是大人与孩子的用药量是不同的,用量少起不到治病的效果,过量会危害身体健康,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说说中药在用量上要注意的10个细节。
体质不同: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减量;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
病情不同:轻病下药过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重病下药过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性别不同: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故用药量宜小。
年龄不同: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2/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60岁以上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的1/2---1/4。
药性不同:凡使用毒峻烈药,须从小量开始,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如病势已退,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
配伍不同: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一般来说,主药用量重,辅药用量轻。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单味药用于急救,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用量均可加大。
药质不同:如花、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用量宜少;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剂型不同:同样的药物,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复方应用比单味用量要少;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地区不同:如用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用量宜小,一般用5克左右;而北方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质又较结实,故一般可用至10克以上。
炮制不同: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用量亦应有所区别。如鲜槟榔切片,槟榔碱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每日换水)再切片,其槟榔碱含量降低,故用量宜稍大。
-
哪些中药材能降压?推荐八种降压药材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大家要知道高血压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压,血压控制不好会诱发
-
煎中药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煎药的时间中药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亚健康的情况,但是服药时要注意很多问题,煎药时也要注意时间
-
中医五大妙方让你摆脱耳聋耳鸣人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也是会照成很多的影响和伤害的,当然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也要做好了解,因为毕竟耳朵出现了问题会影响人们正常的
-
补药的煎制方法 补药怎么吃才最好呢养生保健是现在很盛行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过身体锻炼为身体进补些补药等方法,继而增强身体起到健康长寿,特别是服用中药
-
中药煎煮有三个小技巧 你知道吗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着不吃西药来治疗了,因为西药对于身体的副作用比较大,就想着吃点中药来调理,只是在中药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