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物育种效果好

中药材生物育种效果好

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很有优势,我国的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但是对于某一类中药材我们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那就是中药材太稀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办呢。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是中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在产业上体现为种子、种苗)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目前实施中药材GAP过程中最重要但又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GAP种植的源头短板

就某一具体植物而言,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其栽培品种(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特殊遗传材料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遗传材料;在中药产业上,则具体体现为种子、种苗。

药用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长期以来以采集野生植株为主,但由于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对中药资源过度经营和利用,加上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药资源面临品种萎缩、退化和部分品种枯竭的现象。

而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技术与产业化十分薄弱。在常用的中药材中,经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多,大多数中药材没有进行系统的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工作,缺乏遗传育种学各项遗传参数、生长发育规律、种子特征、药材质量药效与栽培因素的关系等基础数据的积累,长期以来主要是参考、移植和应用农作物的传统常规育种方法,中药材育种总体技术薄弱。

因此,大多数中药材无良种生产基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生产上使用的种子、种苗多是沿袭多年的农家品种或被引种驯化的野生类型。由于未能提纯、复壮,多数种子种苗的种性退化,抗逆性差,变异分化较严重,丰产性能低;采集的野生药材种子成熟度不足,种性混乱;假种、劣种屡见不鲜;不少种子种苗携带病菌、虫害。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产量和重量双重要求、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等特殊因素,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尚未建立质量标准及检验的技术体系,至于技术推广更无从谈起。此外种质资源的培育还缺乏中药企业的参与,缺少良种中试基础建设和良种繁育基地。许多中药企业往往在准备进行中成药原料药材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时,才发现所缺少并不是资金、土地,而是优良的种子种苗。

中药材的种子、种苗比一般农作物的种子、种苗具有其特殊性。从基源来看,中药材相当一部分属多来源(约占《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1/4),即使来源于同一植物也往往由于栽培类型的不同而在生产性状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而中药材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其植物基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筛选和培育遗传性能稳定、高效优质、抗病性强的栽培品种,已成为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中药材种子本身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种子、种苗的外部特征、内部构造、休眠和萌发习性、寿命习性等。因此,中药材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基础,只有通过良种的选育才能实现中药材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整齐、遗传基因稳定、产量稳定、药用成分含量高且稳定可控;中药材种子种苗是整个中药产业“源头”的“源头”、“瓶颈”的“瓶颈”,是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首要解决的问题。

生物育种是这几年兴起来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繁殖中药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缓解中药材短缺的现状,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