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介绍:服用中药的技巧

中医介绍:服用中药的技巧

中药性质温和,副作用小,已成为很多人治病的选择,我们经常说趁热服用中药,其实中药饮用并不一定要趁热服用,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中药饮用的技巧。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和胃益脾,能减轻刺激。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对于清热类中成药片剂或胶囊剂,水温太热,会导致药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掉。而对于感冒清热颗粒等颗粒状清热类中成药,通常会含有一些清温解表的成分,水温过热也会影响药效。因此,对于这类颗粒状中成药,应当用60℃~70℃的水冲开,等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服用。

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用生姜擦舌可即止。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中药服用的技巧,对于某些患者和疾病而言,中药药汁的温度可以灵活掌握,希望上述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