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作用有哪些

中药炮制的作用有哪些

四气五味是根据中医理论对每种药物经过反复临床验证、系统归纳和推论而得出来的高度概括,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中药炮制则常对药物的性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药,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减低苦寒之性,即所谓以热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称之为“反制”;若用胆汁炮制黄连,却能增强黄连苦寒之性,即所谓寒者益寒,称之为“从制”。

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地黄主泻,具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之功;熟地黄主补,具有补血滋肾养阴作用。这样就使得药物作用范围相应扩大了。

升降浮沉是表明药物作用于机体时的趋向。一般而言,辛、甘味药,多为温热药,属阳,作用升浮;苦、酸、咸味药,多为寒凉药,属阴,作用沉降。中国名医李时珍说: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姜酒,则学而上至巅顶。大凡生升熟降。故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作用的趋向。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热;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后,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砂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经盐煮后,可以下行治疗小便频数。

归经是以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脏腑经络为依据,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是药物功用与适应范围的一种归纳。如,杏仁止咳,故入肺经;生姜止呕,故入胃经。药物的炮制很多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注肝而收敛等。醋制青皮能增强疏肝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

药材往往需要经过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后,才能方便有效地用于汤剂和其他中成药的制备,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发挥更大疗效。如清宁丸中的大黄用黄酒多次蒸制之后才能供用,否则药力太猛易产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儿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后才能起到分健脾作用;分健步丸中的虎骨油炙或沙烫之后才能粉碎制丸;炉甘石、珍珠等要水飞后才能配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