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去苦呢?

中药怎么去苦呢?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问题是,有的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难以喝下。但有时候,有的病又不得不连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皱着眉头,含着眼泪吞服。中医小编走访了专家,根据中医师的教导,总结出中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容易入口。中药祛苦法简介如下:

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即上午8-10时和下午2-3时,苦味中药可在上述时间内于饭后服用。

掌握药液温度。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这样既可以防止烫嘴,又可纠其苦味之偏。

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干舌根部,自然咽下。

掌握服药的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要快速。

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这样既可防止烫嘴,又可纠苦味艰涩之偏。

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服药后喝适量温开水

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添加调味品

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中药的味道极苦。然而,中药治疗疾病有着特殊的疗效,只要我们掌握服药方法,便可以减轻中药的苦味。

推荐阅读:

喝中药能加糖吗?                10种错误服药方法你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