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用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主要症状之一,从中医角度来看,不外乎外感性咳嗽和内伤性咳嗽,前者多为急性咳嗽,后者多为慢性咳嗽。
外感性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即病毒感染侵袭上呼吸道,使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畅所致。一般外感性咳嗽病程较短,少则1~2日,最多1~2周,如通过中医正确的辨证施治,可在1~2日起效,2~3日而愈,体质恢复较快。
内伤性咳嗽病因非常复杂,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也常常由于外邪所致急性发作,此时外邪可能是一种诱因。古医者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由于病因不同,临床诊治除中医“四诊”诊断,同时,应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诊断,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也要由中医、现代医学手段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结果。对于咳嗽,患者不可随意购买药物自服,应及时去医院请医师诊治,以免贻误时机。
各种内伤咳嗽在发病的过程中亦皆有咳嗽表现,应采取不同对策。现仅介绍外感性咳嗽的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气候改变时,尤其季节交替之际,容易外感风寒,发热或不发热,咳嗽,痰液清稀,兼有鼻塞流涕,头疼,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都是风寒犯肺的表现。其因在肺气不能宣畅,风寒伤于皮毛外束肤腠,其邪在表。
治法应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可选用金佛草散:金佛草(其花叫旋复花)12~15克、前胡12~15克、荆芥10~12克、细辛3克、半夏10~12克、云苓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风热咳嗽:身热体温偏高或不高,咳嗽,咯痰,痰多黄色,难以咯出,口渴欲饮,咽疼咽痒,头疼,乏力,脉浮数(编者注:轻轻一按就感觉到脉跳,且每分钟超过90次,即为浮数脉),舌红,舌苔薄黄,此为风热咳嗽的表现。其因在风热袭肺,肺失清肃,热熬津液为痰,口渴咽疼为肺热耗津,风热主疏泄故而有汗,苔黄为肺热在表。
治法应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可用桑菊饮或银翘散(编者注:这2种药,药店均有成药供应)。
桑菊饮:杏仁6~10克、连翘6~10克、薄荷6~10克(后下)、桑叶10~12克、菊花10~12克、桔梗10~15克、甘草6~12克。
银翘散:银花10~20克、连翘10~15克、苦桔梗10~12克、薄荷10~15克(后下)、淡竹叶10~12克、生甘草6~10克、荆芥穗10~12克、淡豆豉10~12克、牛蒡子10~15克。
以上二方可选一。如不方便煲药,可选购成药;若有条件煲药,最好服汤药。
在运用以上所举方药时均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咳嗽甚重者在每方中加前胡15克、浙贝20克、冬花15克、枇杷叶15克(前述药方中已有者不用加,下同)。
2.如痰多,加陈皮12~15克、半夏10~12克、胆星10克。
3.发热体温高者,加板蓝根30克、柴胡15克。
4.口干咽燥者,可加百合12克、麦冬15克、北沙参15克。
5.外寒内热者,酌情加麻黄3~6克、杏仁10~12克、生石膏20~30克。
6.有气短气喘者,加麻黄6~10克、厚朴10克。
由于气候的变迁,现代社会中,风热外感咳嗽多于风寒外感咳嗽,即使冬季风热外感咳嗽也较多,在辨证时需加以注意。
-
哪些中药材能降压?推荐八种降压药材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大家要知道高血压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压,血压控制不好会诱发
-
煎中药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注意煎药的时间中药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亚健康的情况,但是服药时要注意很多问题,煎药时也要注意时间
-
中医五大妙方让你摆脱耳聋耳鸣人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也是会照成很多的影响和伤害的,当然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也要做好了解,因为毕竟耳朵出现了问题会影响人们正常的
-
补药的煎制方法 补药怎么吃才最好呢养生保健是现在很盛行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过身体锻炼为身体进补些补药等方法,继而增强身体起到健康长寿,特别是服用中药
-
中药煎煮有三个小技巧 你知道吗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着不吃西药来治疗了,因为西药对于身体的副作用比较大,就想着吃点中药来调理,只是在中药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