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使用的七大雷区
清热药是为里热证而设。里热证有虚有实,病变部位各有不同,热势轻重不一,此外尚有是否挟湿之异,因此,使用清热药当据证立法,依法选药组方。然而,当今有少数医者在使用清热药方面,不讲辨证论治,遂使清热药滥用不止。滥用清热药之表现甚多,归纳之,主要有以下数种。
一、有医者但凭西医诊断而用清热药。如西医诊断为胆囊炎,他们就用清胆热药;西医诊断为肺炎,他们就用清肺热药。他们把西医之炎症和中医之热证等同起来,不讲中医之特色,不讲辨证论治,因此,必然降低清热药之效果。
二、有些病人,经常上火,久治不愈。医者不在经常二字上问个为什么,追溯一下原因,却一味按实火论治,且其方多用苦寒,结果越清热,病情越重。所以然者,以虚火当实火治疗,致阴虚加重,故虚火更旺也。比如:张某某,男,48岁,已婚,工人。长期咽喉干燥而疼,夜来加剧,且久治无效,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此乃肾之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之证,当滋阴降火。而医者却滥用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遂致又出现五心烦热等,即是其例。
三、医者只知患者是热证,但不知是虚热还是实热,更不知病变在何脏腑,遂将一些清热药罗列堆积在一起组成方剂,并令患者煎服。这样使用清热药,没有针对性,是难取得良好效果的。
四、病人只说自己有热,但却不言症状,医者也不问病人,病人说开什么清热药,医者就开什么清热药。病人对自己不负责,医者对病人也不负责。结果,倒霉的还是病人。
五、在暑天,有个别医者给病人开防暑降温药,但所用之方,不是清暑益气、养阴祛湿之剂,而是令服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此方虽有清热泻火作用,但由于太苦太寒,故服之,易伤人之阳气,也易伤人之阴气。因此,用于防暑则弊多利少。
一、有医者但凭西医诊断而用清热药。如西医诊断为胆囊炎,他们就用清胆热药;西医诊断为肺炎,他们就用清肺热药。他们把西医之炎症和中医之热证等同起来,不讲中医之特色,不讲辨证论治,因此,必然降低清热药之效果。
二、有些病人,经常上火,久治不愈。医者不在经常二字上问个为什么,追溯一下原因,却一味按实火论治,且其方多用苦寒,结果越清热,病情越重。所以然者,以虚火当实火治疗,致阴虚加重,故虚火更旺也。比如:张某某,男,48岁,已婚,工人。长期咽喉干燥而疼,夜来加剧,且久治无效,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此乃肾之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之证,当滋阴降火。而医者却滥用苦寒之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遂致又出现五心烦热等,即是其例。
三、医者只知患者是热证,但不知是虚热还是实热,更不知病变在何脏腑,遂将一些清热药罗列堆积在一起组成方剂,并令患者煎服。这样使用清热药,没有针对性,是难取得良好效果的。
四、病人只说自己有热,但却不言症状,医者也不问病人,病人说开什么清热药,医者就开什么清热药。病人对自己不负责,医者对病人也不负责。结果,倒霉的还是病人。
五、在暑天,有个别医者给病人开防暑降温药,但所用之方,不是清暑益气、养阴祛湿之剂,而是令服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此方虽有清热泻火作用,但由于太苦太寒,故服之,易伤人之阳气,也易伤人之阴气。因此,用于防暑则弊多利少。
相关文章
-
哪些人适合于吃辣木籽辣木籽这种饮食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知道吗?平时对于这种隐私来说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们都是吃的,有时候
-
服用中药的禁忌有哪些?服用中药期间要注意禁忌问题,服用中药期间要清淡,服用中药期间千万不能吃发物类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药效,也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
服用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药要注意4点事项服用中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服用中药时要注意不宜喝浓茶,否则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最好不要喝碳酸饮料,否则会影响到药效的
-
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药中有很多的配药,不同的配药的数量大小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作
-
平时我们如何分辨中药真伪中药相比西药看来,使其身体在发生疾病后利用中药的口服,为之能给身体带来极大的治标又治本,但现在的生活中出现了以假乱真的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