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时的用药常识
今以四类药为例谈之,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一、解表药亦称发汗药
系指凡通过发汗解表令*出汗,以至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之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紫苏、桑叶等。
1.服用该类药后,当立即卧床休息,根据季节如天气冷者盖厚棉被,热天盖毛巾被,或添加衣服,或用热水袋保温,目的是帮助出汗。夏季要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但应避免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凡发汗,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以免损耗阳气和津液,若以发汗达消肿者,只可适当多汗,此“汗为心之液”之故,尤其是温热毒邪受侵,汗过最易耗伤津液,应掌握分寸。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严防汗过发生虚脱、厥逆等症。
2.若汗出不止,可用煅龙骨、煅牡蛎粉、生黄芪粉各9克,粳米粉30克,共混合过筛,均匀后用布包,扑之,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更换汗衣,但应严防当风受凉。
3.服药后应认真观察有无汗出,出多少,汗液性质以及面色、体温、脉象的变化。
二、泻下药
系指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根据其作用与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润下药如大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及巴豆等。其中攻下逐水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1.服峻下逐水药后,可能出现剧烈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服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如患者精神紧张甚至恐惧不愿意接受治疗时,要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以解除思想恐惧引起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2.服药后若腹痛剧烈,泄泻不止,或腹泻不多,但频繁呕吐,大汗淋漓,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向医生说明,以便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
3.此类药易伤胃气,奏效即止,慎勿过剂。
-
哪些人适合于吃辣木籽辣木籽这种饮食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知道吗?平时对于这种隐私来说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们都是吃的,有时候
-
服用中药的禁忌有哪些?服用中药期间要注意禁忌问题,服用中药期间要清淡,服用中药期间千万不能吃发物类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药效,也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
服用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药要注意4点事项服用中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服用中药时要注意不宜喝浓茶,否则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最好不要喝碳酸饮料,否则会影响到药效的
-
中药配伍和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中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有很多的,中药中有很多的配药,不同的配药的数量大小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作
-
平时我们如何分辨中药真伪中药相比西药看来,使其身体在发生疾病后利用中药的口服,为之能给身体带来极大的治标又治本,但现在的生活中出现了以假乱真的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