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潜伏在生活中导致猝死的元凶

揭晓潜伏在生活中导致猝死的元凶

猝死直接死因的前5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潜在的“杀手”有机可乘。在这中医为大家揭晓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导致猝死。

疲劳猝死:逐渐累积的潜在杀手

过劳死青睐“工作狂”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

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日积月累逐渐积攒的。有的中青年人仰仗身体底子好、健康强壮,往往工作起来不要命,玩起来又酣畅淋漓。连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也疏而不检,久而久之,终于积劳成疾,酿成憾事。

【数据分析】

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3岁上海新闻人员健康比例:18.4%

据调查,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

以新闻工作者为例,他们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亚健康分布密集的人群。去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单位联合搞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去世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高度集中在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四招打败"过劳死"

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经常头痛、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视觉紊乱、关节疼痛等都是亚健康的表现。在这里,教你四招,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