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封闭”隔离外界细菌 远离龋齿

“窝沟封闭”隔离外界细菌 远离龋齿

龋齿是宝宝常见的情况,很多宝宝在不知不觉间小白牙就变成了小黑牙,专家介绍除了要做好宝宝口腔卫生外,“窝沟封闭”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减少龋齿的发生,那么什么是“窝沟封闭”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牙齿窝沟隐藏致龋隐患

专家介绍,牙齿的“窝沟”类似于山峰、山谷的形状,在这些山峰的交界处有个V型的凹陷区域,凹陷比较浅的窝沟不容易存留细菌和食物残渣,而窝沟凹陷较深的牙齿则很容易在V型的细小狭窄空间内嵌塞进去伤害牙釉质的细菌等隐患,有时就算非常注意清洁牙齿也很难阻止蛀牙的发生,医学上称这种龋为窝沟龋。

这种情况下,普通牙刷是无法进入到深V区域进行有效清洁的,因此,就算勤刷牙也不一定能起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所以有窝沟龋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因为不讲卫生造成的,此时我们就要借助“窝沟封闭”技术来为孩子预防窝沟龋。

“窝沟封闭”隔离外界细菌

为了保护磨牙,在牙齿窝沟的V型凹陷区进行“窝沟封闭”的过程,就是把健康的窝沟进行清理后,把流动性的树脂灌进窝沟,用专业医学光照手段将树脂硬化,使其停留在窝沟内,有效隔离外界的食物残渣和细节,保护牙釉质,降低患上窝沟龋的风险。

三类孩子需做“窝沟封闭”

专家介绍,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借助“窝沟封闭”的方法来预防窝沟龋,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窝沟封闭”:

首先,在用牙齿探针进行探查时,牙齿的V型凹陷区比较深的孩子,需要及时治疗。

其次,如果一颗牙齿对侧的同名牙齿出现了龋齿,那么即便这颗牙齿没有出现龋齿也要引起注意,建议通过“窝沟封闭”来降低发生龋齿的风险。

另外,如果孩子的乳牙有了龋齿,那就是窝沟龋的易感人群,换牙后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特别提醒

“窝沟封闭”并非一劳永逸

不少家长认为,“窝沟封闭”是个一劳永逸的事,只要给孩子做了“窝沟封闭”,就不需要再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这是错误的,因为“窝沟封闭”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有一定的脱落率。

建议,孩子做过“窝沟封闭”后,最好在3-6个月之后进行一次复查,因为有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口水多,可能使涂层不牢固,导致涂层容易脱落。

另外,做过“窝沟封闭”后,在饮食上要少吃或不吃过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