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移睛的辩证论治
本病主要由痰湿上泛,瘀血停滞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所致,故祛邪常从除痰湿、消瘀滞着手;扶正多以补肝肾、养精血为主。至于引起本病之原发病尚未控制者,应着重治疗原发病。
一、内治
(一)湿浊上泛
1.湿热蕴蒸
[主证]自觉视物昏朦,眼前黑影游动如蚊蝇飞舞。检视眼内,玻璃体有尘状或点状混浊。头重胸闷,心烦口苦,苔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眼症皆由湿浊上泛,神膏不清所致。湿邪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头重胸闷。湿郁化热,故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濡而数。
[治法]宣化畅中,清热利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本方用于热邪较重者,酌加黄芩、栀子、车前子。
2.脾虚湿困
[主证]自觉视物昏朦,黑花飞舞。检视玻璃体可见尘状或点状混浊。面白或萎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脉濡。
[证候分析]眼症皆由湿邪痰浊上泛,神膏变混所致。脾虚气弱,不荣头面及肢体,故面白或萎黄,神倦乏力。脾虚不运,聚湿生痰,故食少痰多,舌质淡嫩,苔白脉濡。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原方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脾益气;陈皮、半夏配茯苓、甘草,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脾虚甚者,再加山药、苡仁、白扁豆,更增补脾益气之力。
(二)虚火伤络
[主证]自觉眼前黑花飞舞,视力缓降或急降。检视玻璃体,可见点状或絮状、团块状混浊,或见眼底有出血性病变。全身常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火旺,热人血分,灼伤脉络,眼底出血,瘀血渗于玻璃体内,则玻璃体混浊,以致眼见黑花,视力下降。虚火内扰,故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燥咽干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亦皆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凉血,止血化瘀。
[方药]宁血汤或生蒲黄汤加减。宁血汤以旱莲草、生地、阿胶、白芍滋阴凉血止血;栀子炭、侧柏叶、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仙鹤草、白及、白蔹收敛止血。上药组方,用于本证之出血期,具有较强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为避免寒凉太过,止血留瘀,可于方中酌加化瘀止血之生蒲黄、三七。生蒲黄汤以生蒲黄、旱莲草、生地黄、荆芥炭为主,滋阴凉血止血;丹皮、丹参、郁金凉血散血,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呈滋阴凉血,化瘀止血之功。本证在出血期,当先用前方止血,待出血趋于静止,即宜改用后方。如此,既能取得滋阴止血之效,又能促使眼内瘀血尽快吸收。
(三)气滞血瘀
[主证]眼前自见黑花,视力下降,玻璃体混浊呈点状、絮状或团块状,或可见眼底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上有片状出血。其人情志不舒,胸闷胁胀,口苦舌苔黄,或舌上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以致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泛溢络外。瘀血积聚于玻璃体内,则眼见黑花,视力下降。由于气滞血瘀,瘀血内停,故胸闷胁胀,舌现瘀斑,脉弦或涩等,口苦苔黄为肝郁化热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本证出血不久者,宜以前方酌加生蒲黄、三七、郁金等清热疏肝,止血活血。出血已止而眼前黑花较多者,宜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柴胡、枳壳、桔梗疏肝行气;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生地配当归,养血润燥;甘草和中。诸药相配,理气活血化瘀。若用于瘀久不散者,酌加三棱、莪术、牡蛎、鳖甲之类破血散结;用于瘀久化热者,宜加黄连、山栀以清肝热;用于久瘀伤正者,选加黄芪、党参或枸杞、菟丝子之类扶正祛瘀。
-
中医汤药可对早期的白内障进行调理老年白内障,按照中医的观点,发生的原因是老年肝肾不足,脾气虚衰,致使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晶状体营养障碍而导致白内障。
-
中医教你观脸色识健康 不懂的人快来看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身体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危害的话,也是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非常多的困扰了,那么你知道吗
-
孩子有鼻窦炎怎么办?局部治疗缓解症状儿童鼻窦炎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按摩的方式来缓解鼻窦炎的症状,对于急性发病期的话可以考虑药物
-
鼻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鼻出血是日常很常见的现象,其在平时发生鼻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如;外伤、贫血、击伤等等,而在中医上多是由胃热、肺热、肝火不同
-
治疗咽喉肿痛的中医方法在相对春季气候较干燥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时常会发生各种疾病的侵袭,其中就包括很常见的咽喉肿痛表现现象,日常春天气候干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