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牵偏视
风牵偏视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的眼病。《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之为神珠将反,并将其中眼珠偏斜严重,黑睛几乎不可见者,称为瞳神反背。
本病主要由风中经络所致。相当于西医学之麻痹性斜视。若伴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猝然昏仆,属内科中风。
[病因病机]
一、正气不足,卫外失固,或阴血亏少,络脉空虚,风中经络。
二、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复感风邪,风痰阻络。·
三、肝肾阴亏,阳亢动风,挟痰上扰,阻滞经络。
四、中风后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五、头面外伤,经络受损,气血瘀阻。
上述诸种因素,皆可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经络的气血运行不利,使筋肉失养而迟缓不用。
反之,由于健侧络中气血运行通畅,筋肉舒缩功能如常而状似拘急,牵引眼珠偏向健侧。其病理正如《金匮·中风病》所云:“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
[临床表现]
本病猝然发作,表现为单眼或双眼黑睛偏斜于眦侧,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甚至上胞下垂或口眼歪斜。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步态欠稳等症状,遮盖一眼,多可消失。
[诊断依据]
一、发病突然,典型症状为复视、眩晕。
二、目珠运动受限,偏斜于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
三、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倾斜。
[辨证论治]
本病虽因风邪中经络而发,但由内风引起者,亦不少见。其发病又多与痰阻、气滞、血瘀等相关。因此,临证时应根据局部与全身病情辨证论治,目的在于祛邪通络,使气血运行复常。此外,还可以配合针刺以提高疗效。
一、内治
(一)卫外失固风邪中络
[主证]黑睛猝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起病多有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证候分析]由于卫外失固,风邪乘虚人中,邪滞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于濡养而迟缓不用,故致黑睛猝然偏斜。风邪外袭,先伤肌表,因而初起常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治法]疏风通络,扶正祛邪。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原方用麻黄、防风、防己、杏仁、生姜辛温发散,祛风通络;人参、附子、桂心、川芎、芍药、甘草益气助阳,调理气血,匡扶正气;黄芩苦寒,监制风药辛燥动火之弊,并防止风邪人里化热。若系风热为患,于方中去姜、桂、附,酌加生石膏、生地、秦艽、桑枝等,即成辛凉疏风,清热通络之剂。
-
中医汤药可对早期的白内障进行调理老年白内障,按照中医的观点,发生的原因是老年肝肾不足,脾气虚衰,致使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晶状体营养障碍而导致白内障。
-
中医教你观脸色识健康 不懂的人快来看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并不知道如果我们的身体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危害的话,也是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非常多的困扰了,那么你知道吗
-
孩子有鼻窦炎怎么办?局部治疗缓解症状儿童鼻窦炎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治疗,也可以采用中医按摩的方式来缓解鼻窦炎的症状,对于急性发病期的话可以考虑药物
-
鼻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鼻出血是日常很常见的现象,其在平时发生鼻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如;外伤、贫血、击伤等等,而在中医上多是由胃热、肺热、肝火不同
-
治疗咽喉肿痛的中医方法在相对春季气候较干燥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时常会发生各种疾病的侵袭,其中就包括很常见的咽喉肿痛表现现象,日常春天气候干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