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退热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非常的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孩子的身体比较虚弱,而且,胃肠功能紊乱,发育不完全,很多孩子容易出现,低热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生,而且,也要注意功能调理,那么,宝宝退热饮食注意事项。
宝宝退热饮食注意事项
1、 多喝白开水、果汁,或清凉饮料。白开水最适宜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矿泉水可以补充一些盐分,可间断饮用。但蒸馏水、纯水或无离子水都不适宜。充气饮料或市售加糖果汁不宜喝。而自制鲜果汁或市售的纯鲜果汁如橙汁、苹果汁、西瓜汁、猕猴桃汁均可,但不可替代白开水。此外,如绿豆汤、绿豆百合米仁汤、荸荠汤等也可,有清热除湿功能。如宝宝每次喝水不多,可增加饮水次数。及时补充充足水分,有利降温,并可加速体内废物的排泄。
2、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低下,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其中大米粥、大米薏仁粥、大米山药粥、牛奶大米粥、蛋花粥都可选用,均应煮成稠的薄粥,不宜加入荤菜如虾、鱼、猪肉等,粥要非常软烂易消化。烂面条、面片汤只要清淡少油、易消化都可以。如有口气、大便干等内热症状的宝宝,适宜喝焦米汤,即“半碗大米不要洗,放在锅里慢慢炒成金黄色,需20多分钟,然后放在大锅里加水烧成粥。”焦米汤的米粒入口即化,有米香,具有消导胃肠道的功效,对退烧或便秘都有好处。
3、 发热宝宝饮食上要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挑选凉性或平性的食物与水果,如冬瓜、土豆、黄瓜、鸡毛菜、绿花菜、卷心菜、香蕉、苹果、柚子等,也不要吃中医讲的“发”的食物,如香菇、蘑菇、南瓜、雪里蕻咸菜、海鲜、笋等。饮食要清淡,忌油腻,忌油煎、炸、烤食物及不消化食物,烹调应酥软烂、可口,少食多餐。
4、宝宝发热食欲不佳,此时不可强制宝宝吃东西。要鼓励宝宝多喝水,告诉宝宝多喝水可以早点退热的好处。但有的父母见孩子因发热不思饮食,唯恐影响了营养供给和发育,于是强迫孩子吃肉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这样做往往弊大于利,违背了人性化喂养的基本原则,要用温言温语鼓励宝宝,使宝宝能在安静的环境中抵御疾病。
对宝宝低热的日常护理
建议父母在带患儿就诊前应详细记录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6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并持续记录1周以上。
此外,父母还应观察小儿低热外伴随的其他症状,如食欲改变,有无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热患儿多注意休息,为其营造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低热小儿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饮食以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吃油腻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热类型的调理方案,供家长参考。
按摩“退烧穴”帮助缓解低热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有很多的孩子容易出现身体发热的现象,大家需要注意护理方式,全面的进行保健,而且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避免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工作,很多的孩子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盗汗,面部潮热,因此要注意调理。
-
儿童鼻炎怎么办?鼻炎试试这些中医疗法鼻炎会引起鼻塞问题,并且会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鼻炎,感冒发烧也会导致鼻炎发病,免疫功能低下也会诱发鼻
-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咳嗽?小儿咳嗽要通过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症状,中医不会影响到孩子身体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确用药量,避免私自用药,根据医生
-
儿童感冒中医治疗效果如何?感冒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儿童免疫功能比较差,平时应该要注意身体保暖,家长要做好孩子身体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体着凉
-
中医治疗小儿鼻窦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演变为鼻炎,鼻炎会导致孩子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机体健康,容易导致孩子体内缺氧缺血
-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鼻窦炎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尤其是慢性鼻窦炎,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因此要注意正确采取方法来治疗鼻窦炎,否则会影响到鼻窦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