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小儿发热皮疹 警惕川崎病

初春小儿发热皮疹 警惕川崎病

初春时节,小儿特别容易感冒,出现发烧,皮肤红斑等病症,应该警惕,提早防范,以免出现川崎病。所谓川崎病,就是临床多表现: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当小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口唇红肿、杨梅舌、眼结膜红肿、皮肤红斑、颈淋巴结肿大等系列改变时,应当考虑到 “川崎病”的可能。

无并发症的小儿川崎病预后良好,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病情可在2-3周后逐步缓解并获得痊愈。但有半数以上患儿可在急性期先后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关节部位的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属于中医温热病的范畴,治疗以内治为主。总的治则是早期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中期宜清热养隂,后期宜益气养隂。并且治疗期间多喝开水,忌吃煎炒辛热的食物。

一、热毒炽盛型:

主证:发病初期,高热,口干,咽痛,唇红,皮疹密集鲜红,大便干结,尿短赤。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二、热恋阴伤型:

主证:发病中期,发热减轻,口干渴,喜凉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热养隂。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三、气阴两虚型:

主证:发病后期,热煺,咽燥口干,手足大片膜状脱屑,体倦乏力,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隂。

方药:生脉散加味。

小编温馨提醒:春天来了,天气虽有转暖,但是气温还是偏低,应该注意保暖。小儿川崎病的预防重点是保暖防护,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家长要注意增强小儿饮食营养和户外活动,以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