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乖可能因为患上幼儿孤独症

宝宝过乖可能因为患上幼儿孤独症

文文已2岁半了,自10个月断奶后他一直是由外公外婆照看的,两位老年人非常疼爱外孙,尽管孩子讲话较晚,吐字不清楚,但文文可以不吵不闹地自己玩上1~2个小时,有时在原地打圈很多次也不会厌倦。在外婆看来,孩子很乖很好带,少惹麻烦。但老人对孩子忽视了发育异常和异常行为,后经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幼儿孤独症。

幼儿孤独症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严重精神障碍。据调查,本病发生率为2‰,男孩多于女孩,通常在10~30个月起病。孤独症患儿尽早发现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社会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自幼与外界交往甚少,兴趣范围狭窄,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孩子对亲人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当父母离开时不表现出依恋,回家时也不表现愉快;当身体不舒服时也不会去寻求父母的安慰;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1. 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 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 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4. 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 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 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7. 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 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 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 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 即使会说话了,但缺乏语言技巧。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上正规医院看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