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人学饮食

跟着名人学饮食

我国有不少名人,他们之所以事业有成和获得高寿,得益于合理的饮食养生经。今天我们就来跟着这些名人的脚步学学饮食之道

喜欢清淡

沈从文很少上馆子,爱吃家常菜,喜欢它们的清淡。他住在北京小羊宜宾胡同时,常吃的不外乎四川产的菜头和炒慈姑。

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在83岁高龄时仍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精力也很充沛。别人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说,由于戴上了假牙,吃饭时常吃软烂易消化之食,如米粥、面条、烂饭等。平时他注意饮食清淡,常吃青菜与豆制品,鱼、肉等荤菜吃得不多。他爱喝汤,这是广东人的传统习惯。广东人认为多喝汤水对身体有滋补作用。他最爱“罗宋汤”。他又认为,酱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下饭最好。

吃饭不挑食

上海国画家兼古筝弹奏家郭鹰是广东潮州人,已经80出头,仍很精神。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在一次艺术家聚会时以古筝弹奏助兴,梅兰芳闻之赞赏不已。郭先生对于吃向来不挑剔,有啥吃啥。最爱吃的是“芋泥”,它用槟榔芋、猪油和白糖制成,质地细腻软润,香甜可口。

张友渔生前是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社会科学家,他能活到94岁,与他在饮食养生上主张顺其自然有关:他有什么吃什么,吃得饱而从不挑食。他说:“到饭馆吃饭,觉得什么都好吃,不论东南西北,古今中外,什么风味都品尝。”他是山西人,山西人多嗜醋。但他离了醋也能吃得很香。有人到苏联吃不惯鱼子酱,他却照吃不误。他吃过非洲菜,也爱吃日本菜。他吃细粮,也不拒食粗粮。在“文革”中,他被关进“牛棚”,咸菜、窝窝头照样吃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