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窖1573”变味“寡妇酒”?

“国窖1573”变味“寡妇酒”?

“国窖1573”虽然突出的是400多年发酵池的历史,但经赵本山在今年春晚小品“捐款”上的重新演绎,似乎又有了新的解释。

“国窖1573”之所以强调历史,老秦以为无疑要向世人显示的是其高贵。只有高贵,才能卖上个好价钱。因此,面对茅台、五粮液们的不菲身价,卢州老窖的高端品牌酒“国窖1573”,不惜花费重金也要强挺着硬撑着,誓死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今年春晚上的偶然,一个连孩子都供不起上大学的赤贫寡妇却卷入了“国窖1573”的怀抱。因此,引来了全国的一片质疑:上不起大学,却喝得起国窖1573。春晚掉进钱眼里,“国窖1573”怎么被赵本山定位成了“寡妇酒”。

本来中国历史上就有寡妇卖酒的故事,汉朝女子卓文君刚17岁就成了寡妇,并和大文人司马相如私奔后卖酒为生。曾有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斥责司马相如“劫财骗色”,并声明“寡妇卓文君并非国色天香”,“司马相如也不是情圣”。

《史记》对卓文君的心情没有过多描写,但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出身富贵的妙龄女子,居然要一辈子守寡,这搁谁身上谁都不好受。也许是天意的安排,就在卓文君心绪难平的时候,司马相如闯入了她的生活,并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寡妇卖起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