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四季饮食 >

秋季饮食养生 减辛增酸是要点

秋季饮食养生 减辛增酸是要点

一年四季每个时节的养生重点都不一样,在凉爽的秋季,饮食调养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要知道,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季节的养生要点,那么秋季的养生必然会走向失败。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1.宜促进阳气的“收”——减辛增酸

秋季的生化特性是生物生、长、化、收、藏过程中“收”的阶段,也是自然界和*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因此,在养生方面,饮食起居都要围绕着能促进阳气的收敛为目的,这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秋冬养阴”。同时,鉴于秋季燥邪为主,在生活上亦应注意防止燥邪伤人。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在《千金要方》中提出,秋季的饮食要“减辛增酸”。其原理有:一是秋季肺气盛而肝气虚,在五行上金能克木,因此,为防止肺气过盛而肝气过虚,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辛入肺,酸入肝。同时,秋季的养生要收敛*的阳气,辛主发散,酸主收敛,减辛增酸有助于“秋冬养阴”。减少辛散之味就要少食生姜、大葱、陈皮等,并少吃或不吃麻辣火锅、牛羊肉等,而要多食用苹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杨桃、山楂等酸性水果。

2.防燥邪伤肺——性要凉润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津液被伤,易于出现干咳、无痰、便秘等症状,多服用凉润之品可以有效预防燥邪伤人。可多食莲藕、银耳、雪梨、蜂蜜、百合、山药、桔梗、甘蔗等蔬菜、水果,鸭肉、螃蟹、鳖、龟等肉类食物。

3.药物调养——滋阴为主

针对秋季的阳气状况和气候特点,对于体质虚弱的人,除饮食调养之外,亦可以进行适度的药物调养,由于秋季燥邪最甚,因此,药物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

(1) 西洋参

又叫花旗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经、肺经、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之功。

《中药大辞典》谓其“益肺阴、清肺火”。

适用人群:气阴两虚体质者,有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干咳无痰等。

服用方法:泡茶饮用。

(2) 麦冬

味甘、苦,性寒,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之功。

《神农本草经》谓其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适用人群:阴虚体质者。

服用方法:泡茶饮用。

(3) 百合

性微寒,味甘,入肺经、心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本草纲目》载其“利大便,补中益气”;《本草求真》言其“功有利于心肺,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

适用人群:所有体质,老幼咸宜。

食用方法:可以将百合凉拌或者入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