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四季饮食 >

秋季进补有讲究 阶段进行很科学

秋季进补有讲究 阶段进行很科学

我们知道,针对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我们在养生方面的手段也要不同,每个季节的养生都有自己的规则,那么在秋季,根据这个季节的特点,我们正确的养生应该怎么进行才是对的呢?小编要告诉大家,秋季养生一定要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才有效。

初秋平补

初秋暑热未退,正值古人所称“长夏”季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由于湿易伤脾,可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以至出现食欲不振。因此,应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运化。

入秋之后,还可适当增加营养物产量 年增质的摄入,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补充*在夏日的消耗。

但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俗话说“秋藕最补人”,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食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以服用莲子、山药、扁豆等。

仲秋润补

仲秋万物干枯,*也常表现出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燥象。

对此,应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二是甘酸化阴,宜进食带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

其中,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可用水泡发后煮烂,加糖服食,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

晚秋滋补

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

为预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除注意选食上述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食物外,还可用1-3个核桃肉(连紫衣)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

对于需要在冬季进补的人来讲,此时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

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就可放心进补了。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们均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效。

好文推荐:

春季过敏难忍耐 四大食物来帮忙 >>>

化痰止咳并不难 10种食疗方来应对 >>>

惊!泡菜可减肥 瘦身美眉的福音 >>>

每天一瓶可乐增大3倍死亡率 >>>

两大水果帮你有效改善春季便秘问题 >>>

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美味食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