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清补”≠“凉补”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胜则干。“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临床上以出现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
现在,许多人对秋燥的防治已从被动转换成主动,如起居随时令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在饮食上可选择小麦、荞麦、黑豆、百合、银耳、高粱米、芝麻、蜂蜜、甘蔗、鸭肉、猪肺、鳖、黄鳝、山药、藕、扁豆、白菜等,同时多吃梨、苹果、香蕉、柿子等水果,这对防治秋燥十分有效。
然而,许多人对秋季的“清补”与“凉补”问题还弄不明白,甚至认为“清补”就是“凉补”,二者是一回事儿。其实不然,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清补,全身调理 秋季“清补”的重点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解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天干燥的气候。尤其老年人,因为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燥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
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反而会没有食欲。况且,老人、儿童、身体虚弱及运动量较大且出汗较多的人,一味进食蔬菜和瓜果,清淡是清淡,可*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达不到补养的目的,也许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一系列营养不良性的疾病。
正确的“清补”做法是,在这个季节里,可适当多吃点鸭肉、鱼及泥鳅等。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等功效。
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B族维生素等,这些都是*必需的养料。鸭肝还可治疗贫血、夜盲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鸭皮含脂肪和胆固醇较高,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D、钙、磷等。
泥鳅肉质十分细嫩,味道极其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9。6克,比一般的鱼、肉类高,*所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等的含量更高。同时,泥鳅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之类,如维生素B1的含量就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C的含量也比其他鱼类高。
其次,吃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清补作用。
如果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喝,可起到一定的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等作用。
凉补,扶正阴虚体质 关于“凉补”,并不完全等同于“清补”。人的体质通常有气虚、血虚、阳虚及阴虚四种。适合“凉补”的药材不少,有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甘草、粟米、白木耳等,因为这类药材有滋养阴液及降火的功用,在秋季对阴虚体质的人来说,能达到调养的作用。
当然,“凉补”并非只在秋季,对于阴虚体质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只不过秋季更合适罢了;另外,阴虚的人,除了“凉补”外,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巧克力、花生及辛辣干燥的食品。
由此可见,清补的范畴较大,可适应于中医上所说的“温燥”、“凉燥”及机体本身的“内燥”等,同时包括心身健康及各种美容养生健身项目等。
而“凉补”的范畴较小,主要是指阴虚体质的人,如是阳虚或气虚、血虚体质的人,误用凉补食物或滋补药物,便会愈补愈遭。
如果您需要“凉补”,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师或在中医师的医嘱处方下“凉补”。 金色的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气候转凉干燥,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如果能做到这些,“秋燥”便不会烦扰我们。
-
秋季怎么正确吃萝卜 萝卜的功效在秋天这个季节里面,可能大家都特别喜欢吃萝卜,而且萝卜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在秋天这个季节
-
秋季干燥 饮食要注意这几点秋天的天气也是比较干燥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那么我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几个要点,才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
-
秋后养胃不可缺少的饮食护理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养胃即清养胃阴,治疗胃燥津伤、胃阴不足的方法。症见胃部灼痛或
-
女人秋天必吃6大排毒祛火食物入秋,很多人易上火,火大时会出现口疮、大便涩滞等症状。不及时祛火,体内的毒素就会残留过多,引起多种疾病。下面来看看六种适
-
秋天吃南瓜既护心又助眠俗话说,“秋天到,南瓜俏”,眼下正是南瓜上市的季节。除了能给我们带来味觉上的享受外,南瓜还具有多种保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