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健康食代

揭秘!餐饮业七大消费潜规则

揭秘!餐饮业七大消费潜规则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社会各界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假维权活动。餐饮业是与我们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一直以来也最受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餐饮业中暗藏的许多消费陷阱还是会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我们来一一揭秘这些潜规则,帮助消费者擦亮眼睛,共同监督经营者。

  陷阱一:缺斤短两

  这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商家通常会在菜的份量上做手脚。比如明明是三斤的鲶鱼,上桌之后感觉没吃半斤就没了。一只扇贝剖开,一分为二,上桌的就成了两只。以明虾代替基围虾、用调包或不使用台秤、短斤少两等手段,欺诈消费者,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斤短两的行为在餐饮业里最防不胜防,也是最让消费者憎恶的行为。

  案例:一名消费者在某酒楼点菜时,悄悄地把龙虾的须折断了一点,并保留了断下的一截作为凭证,结果这位消费者很惊讶地发现,上桌时那只龙虾的须是完好无损的。

  陷阱二:多收费

  一般地,当顾客消费完结账时,很少人会认真去仔细核对账单,这无疑给商家留下了很大的漏洞。许多无良商家就会有意无意地在顾客的账单里多算几块钱,比如将另一桌的的米饭、餐巾纸或者茶水费记在你的账上。多算个三块、五块的,因为数目小,顾客一般注意不到,就算后来发现了,消费者一般也不会回去追究。

  案例:每次外出就餐,精明的王小姐都会在买单时核对一下账单上的消费金额,而且几乎每次都能看出商家多算出1到5元不等的费用。一次,她和两个朋友在一家美食长廊吃火锅,买单时照例核实了一下账单,王小姐发现多算了5块钱,原来收银员把另外一桌的米饭、纸巾和小食都记到了她们的账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