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健康食代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碘盐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碘盐

如果你经常食用海鲜,最好控制碘的摄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碘盐。

碘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通过饮食和空气来获得碘的。碘是合成甲状腺的重要原料,*内总共含有碘15-20毫克,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中的碘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参与全身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它的作用涉及*生物氧化、水盐代谢、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神经系统发育等100多种酶的活力,而且它在促进新陈代谢、合成蛋白质、调节能量转换和加速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当饮食中的碘不能满足*需要时,特别是在青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就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民间管它叫“大脖子病”。得了这种病,早期颈部肿大,后期就会出现心跳、气短、头痛、眩晕,且劳动时加重。严重缺碘的孕妇,所生的下一代会发生“呆小病”,患儿生长迟缓、发育不全、智力不全、聋哑痴呆。为防止出现碘缺乏病和减少呆小病的发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食用碘盐。所以自1996年起,我国立法推行普遍食盐碘化(USI)防治碘缺乏病。2002年我过修改国家标准,将食盐加碘浓度从原来的不低于40mg/kg修改为(35±15)mg/kg。

  但是,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碘盐么?答案是否!

  因为过多地食用碘盐,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甲亢,甚至是甲状腺肿瘤(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据报道,天津近10年来,甲状腺癌患者从0.8/10万人增加到2.5/10万人,女性是男性的3倍,达10.39/10万;上海市2003年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为5.87/10万,而目前是6.89/10万。并且现在在门诊,很多医生都发现得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肿瘤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引发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用碘盐。

  为什么有些人食用碘盐就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表面有极少数的高碘地区,主要由于土壤中碘未被冲刷流至大海,而在地球表面低洼处沉积下来,所以食用了这样的土壤培育出的农作物,体内会含有足够的碘。

  2、饮用含碘量高的地下水。

  3、食入过多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鲜。

  4、遗传。

  以上情况的几类*内的碘已经足够,如果再食用碘盐,则会引发甲状腺方面的疾病。在中国,只有部分山区因缺碘患地方性有克汀病(克汀病:由于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缺乏微量元素――碘,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引起“大粗脖”,这种病多见于山区。母亲由于缺碘患这种病后,供应胎儿的碘不足,致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可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发育,尤其是脑组织,所以生下来可能是傻孩子),大部分地区的人特别是以上几类人,不需要特别补碘,饮食中本身就已足够。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这里的居民经常吃海鲜,如海带、紫菜、带鱼、海虾等食物,而这些食物里面含碘量非常丰富,所以这些*内的碘已经足够满足需要,更加不必再补充碘盐。

  过多地补碘就会导致以下疾病:

  碘甲亢:

  碘甲亢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甲亢基本相同,但病情多较轻,且其早期症状多为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突眼较少见。甲状腺可轻度肿大,亦可肿大较明显,伴有单个或多个结节,质地较硬,甲状腺部位无血管杂音。

  对甲亢的治疗,首先是停止摄入碘剂,停用含碘较多的食物和含碘的药物,部分病人在停用碘剂后,随着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的代谢排除,病情可逐渐好转,自行缓解。对甲亢病情较重,不能自行缓解的患者,可加用抗甲状腺药物,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也较普通甲亢短。如甲状腺内有结节者,可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由于本病患者甲状腺摄碘率低,故不宜行放射性碘治疗。

  高碘性甲状腺肿:

  高碘性甲状腺肿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种,是由于机体长期摄入远远超过生理需要量的碘而造成的甲状腺肿大。其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肿大,多为1-2度,质地较坚硬,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常见于2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有高碘摄入史,或服含高碘药物史。尿碘含量测定高于正常,而甲状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治疗原则上避免含碘丰富的药物、食物、水。

  除以上疾病外,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甲状腺肿瘤:

  上述疾病恶化均可能导致甲状腺肿瘤。

  食物中的含碘量以海产品最高,其次为其他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的含碘量最低。高碘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海藻、海蜇皮、海鱼、蛤类、虾等海产品、以及硬果、烤炙面包、烤肉、罐头制品(蔬菜、水果)等。一些草药中含碘量较高的中药有昆布、柳叶、黄药子、玄参等。含碘量较高的西药主要是造影刑、碘化钾、碘化钙、乙胺碘呋酮、卢戈氏液等。

  如果你常常食用上述食物、药物,或者处于高碘地区,那么请关注你的甲状腺,并且慎食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