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以攻为守 对付塑化剂
塑化剂风波在台湾已波及多家食品、药品、婴儿用品和保健品企业,几乎所有台湾食品大厂、品牌都被牵扯其中,波及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危机。近年来台海两岸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上述台湾厂家、品牌,许多都在国内有售,甚至设厂生产,面对来自台湾的塑化剂恐慌,近年来已饱受食品危机打击的大陆消费者同样胆战心惊,惟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许是察觉到大陆市场的反映,近日一些台湾食品厂商频频在媒体亮相,声称“大陆销售的产品不含塑化剂”,大陆某些地方、部门也曾表示,市场上尚未发现塑化剂污染的痕迹。
这些表态能令大陆市场、消费者放心么?显然不能。
台湾卫生部门日前已通报,确有部分含塑化剂的饮料、功能食品等销往大陆,内地一些地方也已发现并封存可能含塑化剂品牌、批次饮料和食品,从目前国外传来的信息可知,离台湾更远的澳洲、北美,都已发现了涉嫌含塑化剂的多种台湾问题食品、饮料,大陆和台湾一水之隔,危险系数只会更大。
黑心厂商之所以使用塑化剂,是为了用较低成本增加产品“卖相”,这种利益驱动在台湾存在,在大陆或其它地区同样存在,某些台湾品牌单方面宣称塑化剂只用于台湾、未用于大陆,说服力显然不够;塑化剂是被掺杂于可合法使用的添加剂“起云剂”中销售给各厂商,许多厂商即便使用了塑化剂也未必知道,目前被检出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为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一家所生产,但谁也不能保证,做手脚的“起云剂”供应商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不仅如此,被检出塑化剂的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并非都来自台湾,日本的化妆品品牌,美国的保健品品牌也都有“中招”的,仅仅靠厂商保证、海关临检,恐怕很难平息消费者的质疑和市场的恐慌。
面对塑化剂所带来的冲击和威胁,大陆有关方面应“以攻为守”。
同样是厂商“澄清”,同一家台湾品牌在台湾所做的,是不惜巨资将样本送往SGS等国际检验机构加急检验,证实无问题后便包下媒体整个醒目版面“用证据说话”,虽然据台湾媒体反映,这种“用证据说话”在塑化剂危机冲击下也显得苍白无力,台湾饮料、功能食品市场一片萧条,但相较于其在内地的“自说自话”,显然要认真、负责、靠谱得多。之所以如此,相对于台湾,大陆相关法规、制度不规范、不严格,让厂商觉得“自己说说便可以”,为了保障大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有关方面应主动补上这些漏洞、缺口,迫使相关厂商拿出其在台湾市场的担当来,对大陆消费者一视同仁。
塑化剂事件蔓延后,加拿大、美国等受影响的国家纷纷由国家质监局等权威部门发出食品安全警告,并责令相关产品全部先行下架,检测无问题方得重新上架销售。与之相比,中国有关方面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相对不足,仍停留在“有问题则不许上市”的层面,而未达到其它国家、地区(包括台湾本地)“没问题才许上市”的层面。有关方面应及时发布食品安全警告,并效仿台湾、国外,全面推行相关产品先下架、检测无问题方得重新上市的准入标准。
不仅如此,起源于台湾的塑化剂风波也应给内地提个醒:既然食品检疫相对规范、严格的台湾尚且如此,“前科”累累的大陆相关行业、厂家、产品是否真的“洁白无瑕”?塑化剂对*伤害极大,且大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危机的承受力已极其脆弱,有关方面应趁此时机,“以攻为守”,对国内相关行业进行一次认真、科学、透明公开的检测、排查,如果国内有类似问题,要坚决曝光,查纠到底,即便没有,通过这样的行动,也可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对有关部门的信任。
食品危机的特点是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因此一切措施生效的关键,一是公开透明,二是争分夺秒,要“以攻为守”,有关方面必须抓紧时间了。
-
关注食品安全 保障身体健康其实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有很多的食品都并不是安全的,有很多的食物都有一些毒素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的
-
烤鱼把鱼肉营养全毁了 不健康现在吃烤鱼已经成了人人爱吃的一种特色美食,很多人认为烤鱼的味道特别好。但其实,烤鱼把鱼肉营养全毁了,已经丧失了鱼肉本身的
-
新鲜水果蔬菜含维生素超保健品维生素旧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着肌体的新陈
-
什么是儿童铅中毒以及定义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u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症及其他血液生化变化即可诊断为“儿童铅中毒”,并且把儿
-
水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临床表现(一)典型水痘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等亦可见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前驱疹,但很快消失。幼儿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