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监管“难得糊涂”

地沟油监管“难得糊涂”

“地沟油”——这个名词重出江湖一下让笔者茅塞顿开,原来吃到肚里的油还能百倍毒于砒霜,看来与日俱增的,不单是各类如地沟油、毒豇豆、结石奶粉、黑心棉的令人极度不齿的社会现象,无辜市民的肠胃免疫功能也越练越强了。

据报道,吃十顿饭就有一顿享受地沟油,如此高的“中奖率”实在让人惊叹,地沟油占据的江山是怎么打下来的,监管部门是不是隐退二线、毫无耳闻?现在曝光了,原来漂亮的造型、清香的菜式下流着的是黑心的油,这黑心油的制造者、使用者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怎么重治?《食品安全法》显然准备好了,但监管部门还没上路。

经济越发展,饮食经济也大踏步前进,不只是逢年过节食肆呈现“一位难求”的繁荣,平时人满为患也是耳闻不虚。地沟油、问题筷等不是现在才有,但是越放在太阳底下晒才越令人忧心忡忡,还要多少曝光才能让监管和清查不再是“难得糊涂”?

当下,大大小小的饮食店遍布街头巷尾,“食品卫生A、B、C级企业”的牌匾挂得满墙都是,饮食行业的卫生状况尤胜乱世,在厨房里有如暗箱操作的食品制作,1吨地沟油300元的廉价成本,要想用良心去理清利与弊显然更难,怎么将监管落到实处,严查危害的源头制造者,严罚利益熏心的使用者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