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临门巧克力纷纷“傍名牌”

双节临门巧克力纷纷“傍名牌”

2010年大年初一,正逢西方情人节,双节驱动,使得近来巧克力市场销售格外火爆。但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知名品牌巧克力频频在超市出现“山寨版”,在上下九、丽影广场等闹市,更有“1元巧克力”在年货销售区里独领风骚。不少业内人士提醒,这些很可能是劣质原料制造而成,消费者在购买时要多留个心眼。

  无辜被“傍”

  名牌巧克力维权难

  “这不是费列罗ROCHER吗?怎么才卖不到10块钱?”在三元里卜蜂莲花购买巧克力的市民黄小姐有些疑惑,仔细看清楚包装正面的产品名称,才知道并非费列罗,“都是金色心型包装、都是一个带有巧克力图案的椭圆型小标,很难分辨。”记者在各大超市走访时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在好又多等超市的巧克力专柜都能看到两三款与费列罗包装相似的品牌。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往往容易被误导,加之低廉的价格诱惑,从而掉进“山寨陷阱”。

  对此,费列罗公司向记者表示,每年都会收到大量购买了此类克隆产品的消费者的投诉或举报。“对于品牌厂商,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扩大市场,而不是费时耗力无休止地打假。”对于品牌被仿冒,费列罗也显得有点无奈,但不得不积极打假。 据悉,有此遭遇的并非费列罗一家,扎堆来中国淘金的“洋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一个强劲对手——“傍名牌者”。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上海等城市,德芙等知名巧克力品牌被仿冒用于婚宴喜糖。

  业内人士分析,“洋品牌”打假存在三大障碍:一是投入成本高、二是持续时间长、三是成果巩固难。2003年7月,“费列罗”曾将仿冒者蒙特莎张家港食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后者的“金莎 TRESOR DORE”使用了与费列罗ROCHER近似的包装装潢,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历史5年的官司之争,费列罗最终胜诉。而在去年年底的秋季广交会上,费列罗派出了一支打假队,短短两日“拿下”6家侵权厂商。记者走访也发现,市面上仍然有很多包装与费列罗ROCHER相仿的巧克力在售。由于行政和司法资源有限,这些侵权行为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