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安全隐患不少

散装食品安全隐患不少

无论在商场超市,还是集贸市场,散装食品一直以来因经济实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散装食品市场并不规范,在其包装、销售等方面仍存在安全隐患。

  据了解,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散装食品的消费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近日,笔者在江西省新余市部分超市、集贸市场调查发现,一些散装食品包装全无、信息不明,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定。

  散装食品“身份”信息残缺不全

  笔者在新余市某超市看到,散装食品区整齐地陈列着水果、干货、糖果等散装食品,其中有的产品身份信息残缺不全。笔者拿起一包散装的葡萄干看到,电子秤标签上只写有产品名称、重量、售价、包装日期等,却看不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销售员解释说:“我们这些产品的保质期一般都是一年的,包装日期和生产日期差不多,所以只要按包装日期推算就可以了。”而集贸市场中售卖的散装食品更是鱼龙混杂,难以规范。在新余市城南、城北等几家集贸市场中,售卖的干货、卤制品、米酒等散装食品,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包装和生产日期,消费者购买只能凭眼力和嗅觉来评判这类散装食品的好与差,而确切的信息根本弄不清楚。

  除此之外,在某副食品店里,一位消费者要求看其散装糖果的生产日期,但该店老板解释说散装糖果是由大包装糖果拆开卖,只有大包装袋上有产品信息,该消费者最后找到了一张标明生产日期为2008年的合格证,才清楚地看到了散装糖果的“真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