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保健养生

慢性病患者选择主食牢记4个要点

慢性病患者选择主食牢记4个要点

近几年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慢性病患者往往不敢多吃,视“热量”为劲敌,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对主食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米饭吃的越少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能科学地食用米饭,不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有可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慢性病患者应该如何吃米饭?

慢性病患者不应以精白米为主食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血脂异常症患者、高血压患者、脂肪肝患者等,都不应当以精白米作为主食。糖尿病患者要选择血糖上升速度较慢、血糖负荷较低的主食(如粗粮不要细做,用全麦面包代替精白面包);高血压患者要选择尽量不带咸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选择膳食纤维丰富的主食,如糙米;血脂异常症患者要选择有利于调整血脂的主食。

进食米饭4字诀

实际上,慢性病患者对米饭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用以下四个字来概括,姑且叫做“4字诀”。

◆ 淡

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当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额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血脂异常。因此,炒饭最好少吃,加香肠煮饭、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来拌饭,也应当尽量避免。另一方面,尽量不要在米饭中加入盐、酱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额外的盐分,否则不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意外。不过,紫菜饭卷(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间加入蔬菜和生鱼片)符合清淡原则,是相当适合慢性病患者食用的主食。其中,醋可降低血糖反应,还能帮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鱼片(但不宜用鱿鱼,因其胆固醇含量很高)也是对心血管有利的食品。

◆ 粗

所谓粗,就是尽量减少精白米饭,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们的血糖反应过高,对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够多的纤维,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饭的消化速度,同时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胆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米饭“粗”,也可以让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于控制体重。

实际上,慢性病患者大多数都是脂肪超标的类型,控制体重是饮食调整措施的第一要务。 一些营养保健价值特别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口感都比较“粗”。虽说“粗”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饭,口感上觉得不适,难以长期坚持。因此,在煮饭的时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麦、燕麦等“粗”粮和白米“合作”,口感就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