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保健养生

秋季腹泻高发 食物保存不当小心病从口入

秋季腹泻高发 食物保存不当小心病从口入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由于食物保存不当,感染各种致病菌引起的,如何防止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食物保存不当 让病从口入

食源性致病菌在30℃以上的环境中会加快繁殖的速度,食物在常温下存放2-3个小时后,食物中的蛋白质就会开始被微生物分解,营养价值下降,并产生对*有害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例如沙门氏菌,多在动物性食品中出现。它是导致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它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包括禽畜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如果没有彻底加热,则可能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污染乳类、肉类和剩饭等,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大,比如前两年曾出现速冻水饺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于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员带菌。

冰箱保存也非万能

若想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放入冰箱。低温能够抑制部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鱼、鲜肉中的生物酶的活动,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常见的是将剩饭剩菜的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冰箱冷藏,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

一般来讲,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介于4℃-8℃,冷冻室的温度介于-2℃-2℃。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可被抑制,生物酶的活力大大降低,保存在里面的食品品质在较短的保存期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新鲜度及营养价值得以保持。

具体的做法是,动物性材料的食品比如说鱼类、禽类等,要存放在冷冻室,因为这里使微生物、生物酶的活力更低,食品可以存放较长时间。但这些食品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也不能放得太久了。此外,冷冻室的食品最好不要反复解冻后存放,因为食品结冰后水分含量高,解冻过程中水溶性的营养成分会流失掉。另外,一冷一热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与繁殖,加速其腐败变质。所以吃剩的饭菜,最好在一天内解决掉,超过两天就要果断丢弃。

预防胜过“灵丹妙药”

感染性腹泻虽然病原多种多样,但预防方法却万变不离其宗。

冰箱要定期清洗除菌

冰箱也不是食物的安全储存箱,莫树平表示,细菌在冰箱中也可以繁殖,特别是温度为4℃-6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很有可能成为细菌繁衍的场所。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以及鸡肉等肉类食品中常见的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它们在低温环境下不会自行消失,所以,冰箱一定要定期清洁。

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热

由于冰箱不能消毒,拿出冰箱的食物需煮沸,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沙门氏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乳和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会迅速死亡。而单增李斯特氏菌加热温度在70℃持续2分钟以上就可以灭活。

什么是致病菌?

凡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统称为致病菌。这些细菌本身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并且对*并无任何危害,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引起致病反应。一旦有适合这些细菌繁殖的环境,这些细菌在繁殖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对*产生致命性的伤害。

所谓的“病从口入”,这不仅是说病原体容易在吃的过程中传到*内,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把好食品卫生这道关,这样才减少有害成分摄入量,降低饮食带来的健康危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