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饮食频道 > 保健养生

不良饮食习惯会诱发精神疾病

不良饮食习惯会诱发精神疾病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存在饮食不良的情况,比如营养搭配不均、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研究显示,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精神类疾病的风险,现代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一项英国研究显示,近50年来,饮食的变化可能是英国人精神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注意力缺乏、忧郁症、阿滋海默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以及加工食物,还有饮食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关。

现代人常见营养不均衡,如过度偏食及不良习惯,像是饮酒,最常遇到的多为缺乏维生素B1,造成神经病变甚至精神病状况,如记忆力不佳及情绪起伏等。维生素B1比较丰富的食物,包括米糠、麦麸、黄豆、酵母、瘦肉、坚果类、全榖类等食物中含量最丰富,此外,白菜、芹菜及也富有维生素B1。

许多人有营养过多的问题。若*食用太多的营养,体内有一种叫瘦素(leptin)来告诉身体,应停止进食了(如饱食或恶心感),但如果不理会这个讯息仍继续进食,虽然这时瘦素对抑制饮食的效果已经不明显,但瘦素仍会持续分泌。

最新的研究发现,太高的瘦素浓度会影响情绪及精神状态。又因为瘦素本身分子结构十分接近与发炎反应有关的细胞激素,过多的瘦素也被认为引发慢性的发炎反应有关。

因此,应维持正常的饮食,不暴食或过度饥饿,也不要偏食,注重营养均衡,不但可维持身体健康,也可以确保心情开朗,达到身心平衡的最佳状态。

最后,提醒大家,除饮食习惯要多加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可能减少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