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医指南
殷都区全部医院
  • 风疹的症状:风疹的症状包括:1. 发热:多数患者会在发病初期出现轻度发热,持续时间可达1-5天。2. 皮疹:患者多数会出现斑丘疹或风疹疹,分布在面部、耳后、颈部、胸、腹、背、四肢等部位。3. 淋巴结肿
  • 阴道毛滴虫病的传播途径:阴道毛滴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的分泌物(包括性器官分泌物、精液等)及其它体液(如唾液、血液等)中含有滴虫,如果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间接接触被感
  • 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是一种感染病,需要进行完整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治愈。标准的肺结核治疗方案为四药联合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这四种药物都需要连续使用至少6个月,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
  •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动物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1. 直接接触感染:与感染禽类动物密切接触,如饲养、屠宰、处理禽类动物等。2. 食品传播:食用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动物及
  •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破伤风(Tetanus,俗称狂犬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和痉挛,尤其是颈部和下颌肌肉,因此病人常常呈现牙关紧闭、面部呈现狞笑、咬肌强直、口不能张开等症状。同时,病人还可能出现乏
  •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1. 肝硬化:当患者患有长期慢性肝炎时,肝脏组织会受到持续性的炎症和损害,导致健康的肝脏组织被破坏,并转化成了纤维组织和瘢痕组织,最终导致肝脏硬化。
  • 疟疾的分类: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将疟疾分为四型:1. 間日疟(Plasmodium vivax):这是最常见的疟疾类型,主要在亚洲和南美洲流行。患者发作周期为48小时,通常较轻,但可能
  • 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病毒药物目前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 狂犬病的检查:狂犬病的检查通常包括:1. 安全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病犬或其他动物,是否存在被犬咬或抓伤等情况。2. 症状评估:病人是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3. 血液检查:抽取病人
  • 流行性腮腺炎的概述:流行性腮腺炎,又称为腮腺炎、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或“大叶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淋巴细胞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它主要影响唾液腺,尤其是腮腺,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唾液腺和淋巴结。流行性腮腺炎通常
  • 气性坏疽病的分类:气性坏疽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毒素和组织坏死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不同,气性坏疽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皮肤软组织气性坏死:这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红
  •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包括:1. 咳嗽:经常是干咳或带痰。2. 喉咙痛或炎症:这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喉咙疼痛或不适。3. 鼻塞或流涕: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鼻子流涕或鼻塞。4. 呼吸困难:某些情
  • 手足口病的概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患病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脚及口唇周围出现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手足口病的主要途径是经粪便
  • 乙肝的症状: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具体表现如下:1. 乏力、全身酸痛、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2. 肝部不适,出现右上腹痛、压痛、胀痛等症状。3. 黄疸:皮肤和眼
  • 丙肝的概述: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该病毒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丙肝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丙肝病程各异,有些人可以自愈,但大
  • 鼻窦炎的征兆: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鼻窦内的黏膜发生炎症导致的。以下是鼻窦炎的一些常见征兆:1. 鼻塞:感觉鼻子堵住,呼吸不畅,特别是睡觉时更为明显。2. 鼻涕:从鼻孔流出的分泌物增加
  • 鼻炎的护理:鼻炎是鼻部黏膜炎症的一种,它会导致鼻子流涕、鼻塞、咳嗽、头痛和眼痒等不适症状。以下是一些鼻炎患者护理的建议:1. 避免过敏原:对鼻炎症状最敏感的物质是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毛等。避免
  • 麦粒肿的概述: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又称为浸润性脓疱(hordeolum)。它是由于睑板腺(又称为汗腺)阻塞所引起的化脓性感染,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灼热、流脓等症状,大多数麦粒肿位于上或下
  • 青光眼的病因: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疾,其主要病因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以下是导致青光眼的常见病因:1. 继发性青光眼:由于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眼压升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使用等。2.
  • 近视的并发症:近视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网膜脱离:近视眼长期受到过度拉伸,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时会导致失明。2. 黄斑病变:近视眼容易发生黄斑病变,由于视网膜中心部位变形,导致视力下降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591200举报邮箱:tousu@xywy.com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0101101081513 京ICP备1004720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8-0306 Copyright © 200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