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异常心理 > 自杀

科学研究发现自杀具备传染性

科学研究发现自杀具备传染性

自杀是具有传染性的。就如一些流行病一样,不良的因子会在相互接触的人群中传播,最后导致更多的人群出现了自杀倾向。所以,在预防自杀行为方面,让自己烧接触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仔细讨论下自杀的传染性。在科学研究中,对自杀这种行为特性有怎样的认识深度呢?

自杀传染性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星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研究表明,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学者们认为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学者们强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自杀不是唯一出路,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所以,对于自杀这种行为,要做到最根本的预防。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一定要多加关注,有发现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加以纠正,以免对日后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