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羞耻感也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因素

自卑与羞耻感也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人们在着急、紧张的时候,总会遇到想要说的话怎么努力都说不出来,这就是口吃。但这只是突发性的口吃,也有人是天生的口吃,或者后天在各种压力下产生的口吃。那么,怎么做才能克服口吃呢?

定义

自卑与羞耻感 导致交流障碍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流障碍。主要的表现是频繁地重复或延长音节或单词,或频繁出现踌躇、停顿,以致破坏讲话的节律。

口吃常常会给人带来羞耻感和自卑。有口吃的朋友常常被这种毛病所困扰,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原因

模仿与逆反心理 促成口吃的习惯

口吃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后者的影响似乎更明显。

比如,一个小孩在最初模仿别人口吃时,往往会受到家长严厉的斥责、制止。殊不知这样的态度对儿童反而会形成一种巨大的负性强化。小孩子会因此一下子就记住了什么是口吃。再说话时,口吃就会自动地表现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孩子学习口吃时,引起周围人发笑。受到了关注和鼓励,他就会更加兴奋,有意地学习起口吃了。这是一种正性的强化,也会把口吃的行为保留下来。

口吃初步形成之后,因为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歧视,当事人就会把与外界的冲突转化为自己内心的冲突,努力地去控制说话,结果越努力越不能自然地讲话,说话就成了他们的顾虑,一想到要说话就会引起焦虑,专业上称之为操作性焦虑。结果焦虑和口吃就会相互强化,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口吃也就被固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