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中的不伦恋心理分析

《洛丽塔》中的不伦恋心理分析

《洛丽塔》是一部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心理的小说,但也是体现佛洛依德性心理精神分析法的最好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纳博科夫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洛丽塔》的主角是,一个是有着恋少女癖的成年男人亨伯特,另一个是正好处在“萝莉”年岁的小女孩洛丽塔。小说恰是以这个男人作为“作者”来写这本小说的,完全是从一个性心理变态的男人的角度来描写,这的确非常新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视角来观察我们人类自身潜意识中的一些事情。

其实造成亨伯特这种另类癖好的原因是,13岁时,亨伯特狂热地爱上了12岁的小姑娘阿娜贝尔,然而命运无常,未等他们偷尝禁果,阿娜贝尔便死于伤寒。阿娜贝尔的死在亨伯特整个沉闷的青春岁月里构成了一道无法清除的障碍,使得他在成年后养成了一种畸形病态的爱好——喜欢9至14岁之间的某一类小女孩。25岁时他结了婚,也是因为妻子瓦莱里亚喜欢模仿小女孩的举止,但这场婚姻仅仅维持了四年。所以亨伯特的性心理一直是扭曲的。

主角亨伯特,正是因为少年时候的一位“少女恋人”的早逝,造成了他的“恋少女癖”。他的确伤害了洛丽塔,也就造成了洛丽塔一生的悲剧,虽然,亨伯特先生是如此真诚地爱着洛丽塔,并在最后时刻为了洛丽塔而去杀掉曾经伤害洛丽塔的一个混蛋。亨伯特的恋少女癖发展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我们可以非常地清楚亨伯特会不顾一切地得到一位“小妖精”,会为了接近和讨好洛丽塔而采取完全不理智的行动,而从他超越底线的那一刻起,两个人甚至是更多人的悲剧就注定了。

亨伯特在被判刑前心脏病突发去世,洛丽塔难产而死,这也许是这段不伦之恋的最美结局。人们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心理变态和乱伦继续发展下去,这样的结局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很好,很美——悲剧性的美。

《洛丽塔》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视角,我们可以从中来认识人类内心中的一些性心理所导致的心理反应,并希望能对其发生正面的影响。现如今,“洛丽塔”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代名词,成为了一种心理情结。在中国还出现了“萝莉控”等等名词。一般意义是指尚未成熟的,越过儿童阶段,且尚没有进入完全性成熟的阶段的低龄少女。我们的古人其实也喜欢“萝莉”的少女。“豆蔻年华”,不正是用来形容萝莉少女的最无邪的女性魅力吗?还有受日本的影响,各种萝莉,各种CG到处泛滥,所以在当今也有一大批人喜欢着“萝莉”。其实有着这种喜好也没错,正如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胖瘦、乃至于免疫力、体质等等有着天然的不同,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也并不相同,在性心理上也是各有差异,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在这个限度内可以称为“正常”和“健康”。超过了这个标准,在生理上人就可能得病,在精神上人就可能发疯,在性心理更准确的称呼就是“变态”。所以一定要把握度。

很多人都说故事情节有点乱,乱伦,以及对亨伯特的批判。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洛丽塔是一个成年人的话,那么亨伯特的爱是很专一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尽管他的爱太过束缚,有时让人承受不了,正如洛丽塔想方设法逃离了他,所以这种爱也是没有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