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那些你不了解的事儿
之前小编看到《害羞心理学》这本书,你知道吗?当我们在生活中每遇到十个人,就有四个人正在经历着害羞!害羞其实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不知为何会让自己情感上感受到威胁的人,甚至可能是甜蜜邂逅的异性。
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持面子。在公众面前,害羞者表面看上去十分镇定,其实内心却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沉默寡言”这一次最能表现害羞者与他人相处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保持沉默或不愿坦言的倾向,除非不得不说,他们通常保持沉默。在生理层面,害羞者通常会脸红。尽管我们大多数人也会脸红,但我们把它当做是身体的稍微不适,把精力聚焦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积极的事上,如马上要举行的舞会。而害羞者则会过多关注自己的生理反应,事实上,害羞者常常没等到他们面对害羞的情境时就会产生生理反应。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害羞?”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解释,一种常见的解释是天生害羞,代表人物有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他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不同的基本特质聚合而成,而通过测试,每一个特质都会有一个相应分数,这样就可以建立个体的特质模型。然后研究者通过比较父母和孩子在某一特质上的得分来判定人格是否遗传。
另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来自行为学家,他们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如在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困窘,沉默的害羞状态,即习得性害羞。然而,精神分析理论却认为最可怕的害羞不是来自于现实事件,而恰恰来自于内心的“象征符号”。害羞不是缘于特别场景中与人交往时产生的痛苦的个*验,而是因为那些尚未解决的冲突的存在,一旦涉及这些情景,他们就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因此佛洛依德学派认为解决这类害羞的最好方法是精神分析,其次才是行为主义。
但是,一些看不见的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我们的社会变成容易造成害羞的社会。以美国为例,由于它过多的社会迁移,自我中心也会滋生出一种隔离感。而且,美国过分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也是造成害羞的另一大动力。当我们抱着实用且功力的态度与人交往时,就会担心自己是否优秀,也会担心自己因没用而被社会抛弃。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产生害羞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害羞具有普遍性,但对于害羞的跨文化调查显示,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害羞更为普遍。在日本,害羞者的比例高达57%,而中国台湾地区的比例为53%。一个有趣而矛盾的现象是:害羞在某些国家不被赞许,然而谦逊与矜持却被看做是美德,甚至有人认为“害羞”会令他们受益。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波多野谊余夫(Giyoo Hatano)写道,“在日语里,害羞同羞愧是相关词汇,日本人倾向于害羞,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日本人依赖于集体,整个社会也得到控制,因此害羞成为日本人寻找安全的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学》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如何克服害羞。首先你应该重新认识你自己。害羞的核心问题是过度的自我关注,过分关注负面评价。你可以去尝试做一做斯坦福害羞量表并且建立自己的害羞日志。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当你害羞时,可以随时记下基本信息,如时间、情境、你的症状及反应是什么,以及它后续造成的影响。下面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肯定,拿掉别人贴在你身上的标签,建立自信,想象一下当自己不害羞的时候,能够做些什么。紧接着,你应该来到真实的社会,与人交往,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如怎样引导一场谈话,因与人交谈时你的眼神以及肢体动作等。还有一些面对焦虑时,如何减少焦虑以及自我放松。
总之,如果你真的想变成一个积极大方,你想变成的形象,那么你总是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老人看新闻易引发焦虑情绪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在家里没事的时候都特别习惯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了解过,经常去看这样的节目,肯
- 
                            
                                你就是你潜意识里想象的模样你了解自己吗?你平时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吗?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法碰触到另一个自己,潜意识中的自己。心理学家告诉
- 
                            
                                心理陷阱 诱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这些这是今天小编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见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账户误区;认为东西
- 
                            
                                给心灵买张电影票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编我一样,喜欢看电影,是个十足的电影迷。尤其你还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
- 
                            
                                为什么有些人如此爱“装逼”?相信所有关注今年里约奥运会的童鞋都听说澳大利亚霍某人诋毁我们游泳健将孙杨的事迹了。的确,这件事尤其是那段视频出来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