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高龄者更容易受骗
这个社会,充满了各种陷阱,诈骗案时有发生。经统计发现,高龄者更容易受害。一打开电视,经常看到类似的报道。高龄者更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究竟是单纯的贪念作祟?还是因为他们更倾向相信他人?
高龄者为什么容易受骗?
对于上述问题,Li & Fung 的研究发现或许可以提供若干线索。分析来自World Value Survey 横跨38个国家的资料,他们发现在控制基本人口变项之后,年龄与信任感仍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具体而言,年纪愈大,“一般信任感”(针对不特定的他人)与“特定信任感”(针对四种特定对象,包括: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皆显著愈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亲近的对象(如家人、朋友)之信任感,年龄差异并不算大(可能因为在年轻时对家人和朋友的信任度本来就颇高,所以在老年时期的增加自然有限);对于较疏远的对象(如邻居、陌生人)之信任感,其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升的程度则更显而易见。
另外,运用多层次模型进行分析,他们也发现,在个人主义倾向愈高的国家(例如美国),对于朋友和陌生人的信任与年龄的正向关系愈强;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年龄与对于邻居的信任也有更强烈的正向相关;最后,在所得愈不平等的国家,对于陌生人的信任之年龄差异也愈大。
一份稍早的研究针对信任感的年龄差异提供了神经科学上的佐证,也就是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老化现象的确脱不了干系。如此看来,年纪愈大,愈容易相信他人(不论特定或不特定)的现象似乎放诸四海皆准,虽然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可能随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与政经水准而有所波动。
信任他人是老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
在去年发表的这份报告中,研究者进行两项主要实验。
第一项实验要求受试者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研究者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地指认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那些看来不可信赖的人(照片中的人出现奸笑的表情、游移的目光,或后倾的身体等),老年人对于种种可疑的线索却显得较不敏感,也更容易将其视为可信任与可亲近的。
好文推荐:
- 
                            
                                老人看新闻易引发焦虑情绪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在家里没事的时候都特别习惯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了解过,经常去看这样的节目,肯
- 
                            
                                你就是你潜意识里想象的模样你了解自己吗?你平时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吗?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法碰触到另一个自己,潜意识中的自己。心理学家告诉
- 
                            
                                心理陷阱 诱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这些这是今天小编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见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账户误区;认为东西
- 
                            
                                给心灵买张电影票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编我一样,喜欢看电影,是个十足的电影迷。尤其你还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
- 
                            
                                为什么有些人如此爱“装逼”?相信所有关注今年里约奥运会的童鞋都听说澳大利亚霍某人诋毁我们游泳健将孙杨的事迹了。的确,这件事尤其是那段视频出来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