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的婴幼期会那么漫长?

为什么人类的婴幼期会那么漫长?

为什么儿童会,怎么说呢,会那么弱小无助呢?为什么最近某个星期天的早晨我都在给一岁大的孙儿的餐叉插上细碎的蓝莓薄饼碎块,然后又把它们从地板上捡起来呢?为什么蹒跚学步的幼儿在试着帮忙时却总是那么无用呢?
 
这不仅仅是一个儿童看护人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婴儿和幼儿是进化问题上的疑题。为什么仅就为养活自己的孩子,大型动物就必须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人类的幼儿尤其如此,他们弱小无助、依赖帮助的时间远比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幼崽要长。
 
漫长的儿童期有助于发展卓越的智力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这种独特的漫长儿童期有助于发展我们同样独特卓越的智力。相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我们人类的儿童期要长得多,脑袋也比它们的大得多。好动不安的人类必须要比呆在窝里的黑猩猩了解更多各式各样的自然环境;同时由于我们具有社会习性,我们还在不断创造新的社会环境。儿童期给了我们一段受保护的时间,使我们在必须依靠新的自然工具和社会工具活下去之前先掌握它们,就比如使用掸帚和发表获胜感言等等。
 
在博物馆中,描述进化起源的模型常常会展现勇猛的猎人追逐一头直立猛口象的情景。然而,我厨房中那个更新世版本的场景或许会更准确,如果它看起来并没那么激动人心的话,另外这次,薄饼被木薯根粉所替代。
 
当然,许多科学家也对进化心理学中这样的“假设性故事”提出了合理的质疑。我们一无用处的婴儿实际上是真正有用的学习者,这样的说法固然很有吸引力,但什么样的证据能够证明(或反驳)它呢?争议依然存在,不过最近两项研究至少向我们表明了可如何从实证层面来证明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