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潜伏着的杀手

抑郁症潜伏着的杀手

一代喜剧之王罗宾·威廉姆斯走了,虽然不知道最终促使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但他被抑郁症困扰多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在镁光灯下,受抑郁症折磨的明星远不止一个——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这些人们所熟悉的开心果、乐天派,在大荧幕背后为何被抑郁症所“偏爱”?精神医生表示,抑郁症并不少见,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出现过自杀倾向的人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诊断治疗。

■关键词:1/5

——出现过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最终五分之一的人会“实践”

随着罗宾·威廉姆斯的自杀,人们把关注度重新放到了抑郁症的问题上。近年来,媒体上频频见到公众人物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与折磨,甚至轻生的报道。到底是怎样的痛苦,迫使他们走向了自杀的道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即使它本身不会导致直接的死亡,但病人在极端的消沉和苦恼中,会产生悲痛欲绝、自卑抑郁乃至厌世的观念。其实“自杀意念”就是抑郁症诊断中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国外的研究显示,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出现过自杀倾向的比例高达75%,而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自杀的念头,而最终自杀率是20%左右。

抑郁症并不是普通的“小情绪发作”,或者是临时的压力问题,其具有较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除了自杀之外,患者情绪抑郁的程度会影响正常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交功能,即使身体健全,却因社会功能下降而丧失劳动力,与致残无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抑郁症在未来会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疾病负担。

■关键词:10%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常见,而且是可以治疗的。但可惜的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只有10%左右

名人们受抑郁症困扰的报道频繁出现,让人不禁疑惑抑郁症是名人、文化人特有的吗?答案显然不是。实际上抑郁症具有普遍性,并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其中女性由于怀孕、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机制的原因,发病率比男性要高。但在表现上却又有所不同,例如女性更多表现在情绪上,如情绪低落;而男性则更多伴随着行为障碍,如酗酒、吸毒等状况。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期出现过抑郁情绪,但如果持续两周以上而不能自行缓解,又或者是不断地出现,就要考虑是否患上抑郁症了。“每个人一生中都有15%的几率可能患上抑郁症,又或者理解为100个人之中有15个人会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常见,而且是可以治疗的。但可惜的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率只有10%左右,没接受诊断治疗和治疗不规范的人群达到80%以上。

诱发抑郁症的情况在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下并不少见,如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紧张的情绪、他人的批评甚至是自我要求过高……都可以是引爆这一“炸弹”的导火索。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来说,可以先尝试接受心理辅导。如果并不奏效,建议尽快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通过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抑郁症患者完全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而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还要接受电痉挛疗法。

■关键词:2.6%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非常强的隐匿性,发病率是2.6%

提到抑郁症,就不得不提双相情感障碍。这其实也是抑郁症的一种,但却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尤其是轻度患者。人们往往会诧异身边看上去乐观向上的朋友居然会是抑郁症患者。这其实有一部分是由于双相情感障碍造成的。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顾名思义是由于两种症状的结合——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两者在一段时间内交替发作,又或者是其中一种症状长时间“占据”患者的情绪,而另一种则偶尔出现或者甚至不出现。美国的调查显示,美国成人大约有2.6%的人群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于躁狂期时,往往表现为精力旺盛、过度活跃、情绪高涨、有欣快感等,因此轻度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症状不出现时,往往表现出很幽默、开朗而有感染力。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喜剧明星或者看似积极乐观的人,出乎我们意料地突然展现出轻生的观念。

当身边的人出现抑郁症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做?

当身边的人出现抑郁症症状,可以先通过开导和散心解决吗?应该认清楚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情绪上的疏导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一般来说,在临床上碰到的病人大多是轻、中度的,他们意识到了抑郁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影响,会积极求医。但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觉得“自己没有病”、或者是抗拒接受治疗。因此就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在家里地位属于弱势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往往能被“说服”看医生,但强势地位的患者却难以被说动。因此建议需要家人帮助他迈出第一步,“强拉”到医院接受检查和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确诊与否,当身边的亲戚朋友曾经透露过自杀的意向,需要提高警惕。如果是抑郁症导致的轻生观念,很难通过“过段时间就想开”来解决的,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应该尽快就医,接受诊断和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