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药物法与心理治疗法

强迫症的药物法与心理治疗法

强迫症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4高发病率的精神心理障碍。强迫症病程迁延,治疗需要一定过程、症状改善相对缓慢,但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待强迫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患者的影响将会更深。

目前证实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ERP)、认知疗法和药物疗法是对强迫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些关于强迫症的统计数据

1、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接受了适当的药物治疗,不到 10% 的患者接受了循证心理治疗

2、强迫症是继抑郁症,酒精/药物依赖,社交恐惧症之后,第四位常见的精神障碍,终身发病率为1%-3%。世界卫生组织将强迫症纳入全球非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成人强迫症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比例为 1:1。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童年期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0 岁,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1 岁。男孩的发病年龄早于女孩,30 岁以后发病的患者则较为少见。在童年期发病的强迫症患者中,男孩较女孩相比,更易患强迫症,患病的性别比例为 2:1 到 3:1。与此相反,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患病比例为 1:1.4。

4、一般情况下,强迫症的症状随着病程迁延而逐渐加重。如果强迫症未经治疗,通常病程迁延并且症状此消彼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消退,约在一年的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少部分患者病程会超过一年,病情持续波动,可达数年。

5、发病原因目前不明,据相关研究评估,童年期发病的强迫症患者有 45-65% 可遗传性,青春期或成年发病的强迫症患者有 27-47% 的可遗传性。

易与强迫症误诊的其他疾病

1、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常反思,易被误认为强迫观念;抑郁性反思是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如常因自身不足或负性自我评估内疚。

2、焦虑症:焦虑症的特点是担心,易被误认为强迫性思维;焦虑症患者通常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如经济、健康和亲人,并不是强迫症患者不切实际的想法。

3、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往往存在妄想信念,而强迫症与之类似,如害怕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拒绝摸门把手;不同在于强迫症患者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想法荒谬,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精神障碍患者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多动症:多动症患者存在注意缺陷,做事拖延的特征;强迫症患者需要将事情做好的「恰到好处」或以一个完整的方式进行,强迫症患者不能及时的完成任务,存在强迫性迟缓,易与多动症混淆;重要的是,务必确定注意缺陷是否存在精神仪式或强迫性思想。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暴露与阻止反应疗法(ERP)或认知疗法对强迫症治疗更为有效。美国精神病学会推荐 CBT(包含 ERP)和 SSRIs 类药物为治疗强迫症的安全且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推荐 CBT(含 ERP) 为治疗儿童、青少年及成人强迫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西酚普兰,艾司西酚普兰和舍曲林等。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药物维持治疗时间通常为 1-2 年,然后视具体情况逐渐减量。但是,强迫症的药物试验主要是短期药物试验,主要涉及年轻人或中年人,并且缺乏长期的获益数据和危险因素,以及儿童和老年人强迫症患者的使用情况。

如果你强烈怀疑自己有强迫症,不要着急自我诊断、治疗,请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进一步的进行诊断。如果你身边有强迫症患者,请多给他们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