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高跟鞋都不准穿,也是一种包装强迫症?

连高跟鞋都不准穿,也是一种包装强迫症?

老师不修边幅当然不好,但是连高跟鞋、鱼嘴鞋、平底鞋都不准穿,是不是也是一种包装强迫症呢?

这条新闻相当有喜感。南都的报道说,海珠区一学校教学主任撰写了一个被网友封为“变态”的教师十诫。而该校老师“一只大肥猴”把这十诫发到了网上,她还自嘲道:“我们今天总结了一下,我们应该是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巡堂早读,剪发到肩部,穿着校服蹬着回力鞋,见到领导要问好,办公室没有卫生纸,除了带个人什么都不带回校的教师。”这年头,做个老师真不容易。为人师表真是一件很难全面实现的难事,本来这个“表”应该是表率的意思吧,现在连“表面”甚至“表情”都要被严格规范。

南都的这条报道还做得挺周到的,报道的结尾还抛出了关于教师着装的两块他山之石:美国教师尝试性感路线,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英国则崇尚“职业化”,教师的穿着礼仪非常得体,说白了就是偏向保守。现在样样都要向国际接轨,尤其是有争议的问题一定是看看先进国家是怎么做的,现在可好,我们的老师着装是学美国还是学英国呢?

关于学外国,还有一个最新鲜的案例:首届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了。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国际灯光节借鉴了法国里昂等国际城市的经验,利用现有的景观照明基础,全方位展示广州城市美景,以后或每年举办一届。今年的灯光节的闭幕式还有一个著名歌手的演唱会,票价480元到2880元。我感到纳闷的是:中秋看灯本是中国民俗,这个灯光节如果在前几天的中秋节开幕该是多么应景!为何要在中秋后才办呢?是因为法国里昂没有中秋节还是中国歌手没有档期呢?哈哈,瞎猜的。别认真。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教师的着装还是城市的灯光都是必须在意的事情,但是自然大方平平常常就好,逢年过节或有重大事情,稍微华丽一些就足够。当然我也深知,这样的观点是会被人批判为思想保守胸无大志的。无所谓啦,我也理解凡事讲究包装的时代夸张一点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并不十二分坚持自己的看法。

但是所有的事情走到了极端就会走向反面。包装也是这样。现在流行的不但是毫不掩饰的虚荣,而且是以繁琐主义为特征的包装强迫症。比如说,各种店铺招牌都被统一为相类似雷同的样式,又比如整个城市对杂乱的“零容忍”状态———哪怕地上躺着的只是一张纸片或一根烟头,都是不可忍受的。胡子可留可剃,头发可长可短亦可光头,但是眉毛却是断断不可剃掉的,恰恰是那些包装强迫症的患者喜欢连眉毛都剃掉,剃完了还要拿着剃刀四处巡查,最后搞得人人自危———我的眉毛该留该修还是该剃呢?

老师不修边幅当然不好,艺术老师除外。但是连跟在3厘米以上的鞋、鱼嘴鞋、平底鞋都不准穿,是不是也是一种包装强迫症呢?我不敢妄下结论。我只是知道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