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严重或是情绪障碍

厌学心理严重或是情绪障碍

“上世纪30年代初,国外有学者首次描述了逃避上学的种类,将过多的旷课并伴有苦闷感且长期不去上课的情况称为‘学校恐怖症’,”最近,主持上述调查的哈医大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武丽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恐怖症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为恐怖症的一个特殊类型,往往伴随生理病理学改变,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不仅对上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且可并发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些儿童还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学习和记忆功能低下,出现与成人慢性疲劳症候群类似的症状。

目前,国外专家均把“学校恐怖症”视为情绪障碍,并常用“学校逃避”、“不登校”或“学校拒绝”来表述,确切的患病率较难估计,推测此类人群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2%左右。

心理成因主要有四条

武丽杰教授指出,恐惧上学心理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其中,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就学功课多、压力大或重新适应新环境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青春期特征性发育、情绪抑郁或焦虑有关。产生对学校心理恐怖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先天素质、家庭和学校教育失当、不良的社会环境等均有可能成为此症的最重要病因。目前,专家学者普遍公认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分离性焦虑 有学者认为,部分学生尤其是年幼儿童,其拒绝上学的实质是怕与父母分开,在与家庭主要成员分离或是预计要离开家门时,则表现出强烈的过激反应,如哭闹、悲痛、焦躁、恐惧不安等;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个性脆弱且依赖性强 此类儿童一般心理发育不健全,从小受到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能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自立,其性格特点包括胆小、脆弱、过分害羞、敏感多疑及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对集体生活既无兴趣又缺乏信心。

家庭因素 就家庭教育而言,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往往超过儿童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和心理重负,逐渐产生焦虑,害怕上学。特别是家长要求过严过急,孩子学习成绩略差一点便遭训斥、讽刺或打骂,更使他们的心理过于紧张,成为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此外,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或家庭成员遭遇不幸,也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压力,引发焦虑、抑郁或恐惧。

学校因素 美国心理联合会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学校经历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训练活动本身是具有惩罚性的,它们冲击着儿童的自尊心,以致产生心理创伤,使其对学校感觉恐惧。事实上,许多孩子在入学、转学或升学中常常遇到过分严厉的教师,或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在校学习或其他活动上的失败、挫折和遇到委屈、耻笑、羞辱,从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刺激和焦虑不安的心理,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儿童拒绝去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