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有恐惧心理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没办法治愈的疾病,患上这种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私生活混乱,也可能是通过别人的血液传播给你的。因此,很多人都对这种疾病有恐惧心理,比如,他周围有人患上这种病,大家都一定会远离他。
得了“恐艾症”生不如死?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段时期,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热线咨询中心每天都会接到怀疑自己得了“恐艾症”的咨询电话,门诊部还经常接诊到不少患有“恐艾”心理的患者。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认为,“恐艾症”需要心理疏导。
据沈家宏介绍,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有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
不久前,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接诊了一位典型的“恐艾症”患者小王,有一段时间小王几乎每天都来看心理门诊,如祥林嫂一般,一遍遍向医生重复他的经过。小王是从宁夏来广州出差的业务员,在一次用了安全套的婚外性行为后,发现了生殖器部位的异样,并且自认为有低烧等。在网上看了有关介绍后,认为自己感染了阴性艾滋病。性格由开朗变得暴躁孤僻,开始逃避所有的朋友。把自己封闭起来,怀疑钞票、饭店和门锁、甚至空气都充满艾滋病病毒,每天不停地用消毒水清洗生殖器;手上一个小小的伤口也要无数次地消毒,造成伤口的无法愈合;整天无精打采不愿意工作也不敢回家,甚至想到自杀,那情景让人觉得:“恐艾症”比得了艾滋病更可怕!在他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的时候,心理专家沈家宏不厌其烦地给他做心理辅导工作。
为什么会产生“恐艾症”?
沈家宏说,从目前接触的“恐艾症”患者看来,大部分都有过不洁性交、吸毒等高危行为,而且多半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善于在网络上、现实中寻找解答,却依然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一知半解。其实,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确实与吸毒、不洁性生活史等行为有关,有过这类高危行为的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同时,艾滋病急性感染的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而“恐艾症”患者就会把本来是感冒引起的一些症状当成感染了艾滋病毒。
根据真正诊断艾滋病的标准,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全部都会出现抗体阳性。虽然目前研究发现,抗体阳性出现的时间有一段“空窗期”,但有过高危行为之后3个月内检测不到抗体阳性可基本排除感染的可能性,6个月之后仍为阴性便可100%排除。
“尽管如此,仍有一大批高危行为已经过去几年的人,仍然活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害怕中。”沈家宏说。
应对“恐艾症”我们该做什么?
面对这一人群,沈家宏认为,心理疏导是最重要的。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这些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感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加之对艾滋病知识的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把一些艾滋病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这种病症也反映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面对这一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摆脱艾滋病恐惧症的阴影。
-
恐惧症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惧症的原因恐惧症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身体素质差也是导致恐惧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诱发恐惧症的常见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惧症
-
如何预防恐惧症?从生活习惯开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惧症的预防,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预防恐惧症要及时克服恐惧的心理,及时缓
-
恐惧症有哪些表现?深入了解恐惧症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恐惧症不了解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恐惧症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的心理,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出汗的现象,
-
患了社交恐惧怎么办 尝试心理暗示法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得了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也是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扰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惧症的时候,我们应
-
心理恐惧怎么办恐惧症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觉心里特别的害怕,有时候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心碰碰的跳之类的,那么这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