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休闲 > 心理测试

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

略懂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马斯洛,却不一定知道与马斯洛比肩的心理学大师赫兹伯格。赫兹伯格对现代商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巨大,1968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论文《再问一次,你如何激励员工?》重印超过120万次,是那本享誉世界的管理学杂志被使用得最多的文章。他之所以牛气冲天,全凭当年在匹兹堡调查了一批会计师与工程师之后,得出的“双因素理论”。

“满意”的反义词,就是“不满意”吗?赫兹伯格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员工而言,“满意”和“不满意”不是一个渐变维度的两个极端,而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与“满意”相反的是“没有满意”,与“不满意”相反的是“没有不满意”。

赫兹伯格把一个维度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不能带来积极满足,但缺少了就会带来不满的东西,例如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工资福利、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源于工作以外。保健因素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消除有害健康的东西,有预防疾病的效果,但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

另一个维度是激励因素,指的是能给人带来积极满足的东西,例如工作任务有挑战性,业绩能获得别人赏识,个人能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等——这些因素都源于工作本身。激励因素,就是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

双因素理论在学术上仍有争议,例如有人认为,员工即使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却不一定高,这姑且不论。双因素理论对“食色性也”中的两大基本人性的解释却很有意思,告诉人们为什么老是不满意。

光有卫生是不够的

对于一个餐厅来说,保健因素是食物卫生和环境安全——如果吃完后上吐下泻、食物中毒,或者埋单时发现手机不见了,你肯定十分不满。但这个餐厅十分卫生,又十分安全,你也不会特别有好感,只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餐厅让你“食过翻寻味”的是其激励因素——可口的美食、优雅的环境,甚至是漂亮的服务小姐。例如,广州某单位的食堂挂着市卫生局核发的食品卫生等级“B级单位”的牌子,而大街上的大多数食肆只不过是“C级单位”,卫生条件差了一个档次,但员工们却宁愿到外面吃,原因就是单位食堂缺少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