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两个心理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两个心理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很多人在生活中碰到的困惑、疑问、纠结、痛苦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得到自助解决。当然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实验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过来学习了解下吧。

第一个实验:期待效应实验

实验详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目的:研究人们是否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参与者:小学学生

地点:加州一所学校

过程: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第二个实验:延时满足实验

实验详情: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

目的: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是否自我控制能力更强

参与者:幼儿园孩子

地点: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

过程: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延迟满足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期待效应实验可以看出,每个人都蕴含无穷的潜力,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适当地“逼”自己一下,爆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会离成功更近哦。延时满足实验告诉人们,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长大后会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的独立自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