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没安全感

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没安全感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更加依赖朋友和爱人以及家人,其实我们现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收入不断的提升应该越来越有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把我们的安全感给偷走了呢?

去餐馆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出去逛街,怕孩子走丢或被拐走;坐飞机出行,怕晚点或取消航班;认识新朋友,交往中彼此戒备;谈恋爱,担心感情不能长久……现在的人,总是下意识地把“怕”、“担心”这些词挂在嘴边,心里充满了对明天的不确定甚至恐惧,安全感极度匮乏。

社会变迁是主因

国人之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社会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1.熟人社会逐步瓦解。过去,大家的圈子基本固定,抬头不见低头见,甚至半个城区都是熟面孔。如今,异地求学、工作的迁徙潮使原本平静的熟人社会逐步瓦解,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都互不相识。陌生,自然难以产生信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发现,仅有三成人会相信陌生人,并找到安全感。脱离熟悉的群体后,人们内心惶惶,无所依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2.市场经济增加不确定性。过去,人们吃大锅饭,尽管收入低,生活质量差,但收入稳定,无需为生活变动而担心。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却充满变数的时代,不确定性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平添一份恐慌。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连一些年轻人都开始担忧起养老的问题。

3.自媒体传播引发恐慌。微博、微信的快速传播,让受众每天都会获取大量信息,尤其负面信息总能抓住大众的眼球。都市报、互联网等“传统”媒体为了打赢舆论战,总会对一些“新鲜事”添油加醋,四处寻觅。比如大学生跳楼、孩子被拐、司机斗殴等恶性事件,只要曝出一起,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新闻就会铺天盖地袭来,造成处处是苦难的错觉。

从个人层面来说,6~24个月的婴幼儿,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很难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儿童时期,如果父母经常争吵、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也容易缺乏安全感。被伤害过的人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比如经历过失恋的人可能会在下一段恋情中疑神疑鬼;曾经贫穷的人怀有对金钱的匮乏感,进而不择手段地“捞钱”;总被批评、否定的人对未来充满不安,害怕生活失控。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缺乏安全感的人就像无本之木,难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很难用心生活。他们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让心处在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生活中某些细节能体现出安全感缺失,比如有的人一旦穿没有口袋的衣服,手就没地方放,心里没底;有的人出门或睡觉前要一再检查门是否锁好;去饭馆或坐公交车会找一个靠里且面向门口的座位;睡觉不抱个东西就不踏实;家里囤放着很多食物或日用品等。

如果存在上述表现,首先要试着承认一个事实:人生本来就不安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须属于谁的,财富、地位、权势和情感无一例外。唯一属于我们的是内心的感知和经验,也就是说,安全感别人给不了,必须靠自己。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没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有需要被理解的事情。当你理解并接受不安全,甚至学会和它相处之后,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才更可靠。

其次,缺乏安全感本身不是坏事。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者会将不安全感作为一种动力,他们觉得自己是富足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万一不是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最后,专家指出,现在社会中的竞争很激烈,大家常常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学历不足而常常感觉到不安和焦虑,在这种心态下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