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争强好胜也是一种病
不服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如果过度的争强好胜,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病了,太爱竞争其实是一种集强迫、自恋、神经质等等疾病症状为一体的病。争强好胜过度怎么调节才好呢。
争强好胜与什么有关?
酷爱竞争与个人的动机和社会环境有关。研究发现,酷爱竞争的个人动机或源于内部的追求完美。或源于外部的刺激因素,如奖品、金钱或者他人的奉承赞美等。内部的追求不太可能形成竞争性人格,相反,外部动机是太爱竞争的关键。那些受外部动机控制的人觉得他们的自尊是由他们的成功决定的,当他们开始任何行动时,他们首先想的是“我需要赢”。
爱竞争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美国精神病学家提出:我们将美国梦定义为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而出类拔萃,但是,到底我们要超过多少人才算成功?什么时候这种竞争才是值得赞美的,什么时候它又是病态的?社会的赞许也是形成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行为的主要原因。
争强好胜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即使不会形成社会危害,人们也不愿意与那些把逗小孩玩游戏看得和参加网球锦标赛一样的人相处。事实上,太爱竞争的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很难有亲密朋友。生活并不永远是竞技场,过度竞争者很少与另一半真诚交流,不太信任对方,有强烈控制对方的欲望,经常发生冲突,任何事情都是战争,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谈话,总是想赢,容易获得负面的心理体验。即便是午餐闲聊,也要赢得每一场争论,并常常将玩笑变成火药味十足的竞争。问题就严重了。
太爱竞争会给个人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喜欢竞争没问题,喜欢争胜也没问题,这可以成为刺激人进步的动力之一,所谓影响主要取决于赢了之后的所作所为,事事优秀且讨人喜欢的人和事事优秀却不受人待见的人都有,赢别人简单,但是让别人服自己很难,尺度需要自己把握,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竞争赢了摆胜利者的姿态,而且有些竞争,自己认为赢了足够,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口头承认。
很多人喜欢竞争,本质不是喜欢竞争这个过程,而是喜欢竞争带来的结果:虚荣。看着人家牛逼了,也想那么牛逼,总想比比,显得很着急。这其实无关对错,喜欢不喜欢竞争和比较,全是自己的事儿,不会伤人,不会恼人,因为即便是伤人恼人了,多半也是落到自己身上。但过于喜欢竞争,沉溺在其中带来的那种畅爽感,往往就会让自己无法体会淡定,最后给自己徒增不少烦恼,甚至内心焦虑--因为你不可能总那么牛逼,总会有比不过的时候。
竞争心太强怎么调节?
生活除了竞争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太爱竞争的人来说,首先要改变的是对成功的态度。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争出强弱,分出胜负。适当地学会妥协不仅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也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周围人也要宽容地对待那些喜欢争强好胜的朋友,多给他们提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针锋相对。
其实欲速则不达,或者说有一种境界叫慢。生活中,工作里,不如意十有八九,人无完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孔子也有汗臭,庄子也会打鼾,古来圣贤也寂寞。我们都是淹没在柴米油盐中的凡人,先天基因的区别和后天努力的差别,让我们有的可以鹤立鸡群,有的不得不默默无闻。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环境让我们要做得倍儿好的时候,我们不推辞,因为能者多劳,但也不能着急。没人跟你比试比试,不是在百米赛跑,不要自己臆想出一个博尔特。人生虽苦短,其实也漫长,它就是一场马拉松,就是一场旅行,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享受旅程的也不是坐飞机穿越的。凡事慢慢来,循序渐进,好比打太极,一巴掌是破不了水缸的,要慢慢腾挪,然后借力使力,才能破缸。
争强好胜、酷爱竞争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情以及和他人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家庭矛盾,造成和他人关系僵滞,甚至给工作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适当放下输赢观念,平和缓慢处理事情,就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合理利用争强好胜会有促进我们工作发展的作用,而过度的竞争会伤害到我们和周边人员,及时调整自己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
除了抑郁症,还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碍应该怎么办性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困扰着许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问题,并且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感情,给自己的
-
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碍在许多的儿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病,并且有许多的孩子在遭受着这种疾病的严重困扰和影响,大家要注意了解儿童睡
-
这3类人最容易“春节心理恐慌”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
-
长期焦虑,当心大病来袭现代生活中,人们压力普遍较大,学生党的压力来自于学业、考试,上班族的压力来自于绩效、工作……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