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健康的心理什么样?哪些表现是特征?

健康的心理什么样?哪些表现是特征?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因为关注,所以大家知道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但是,大家在关注这些心理疾病的时候,是否知道我们人类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以及一些*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如体温、血压、心跳等。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标准。因此对其特征的描述也较生理健康更为复杂和困难。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很早就将心理健康的特征归结为爱和工作的能力。他在一部著作中列出了心理健康人士的一些共同特点:保持理智与平衡;具有自我价值感;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宁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现代心理学家们倾向于这样描述一个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快乐的人,他(她)有所爱,也被人爱;他(她)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他(她)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回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他(她)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他(她)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由于对特征的描述更为困难,所以心理学家更多的是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替代心理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