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震后心理危机要怎么才能有效果解决

震后心理危机要怎么才能有效果解决

从08年到现在,我国的地震已经出现了好多好多,尤其是汶川大地震那个时候,实在是惨不忍睹,对于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在劫后的人们要进行一定的震后心理治疗

我国对于灾难、危机和心理创伤的心理学研究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在灾难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很少,仅有对唐山大地震后幸存者的心理状况等少量研究。对于灾难和危机的心理干预已有开展,但工作不系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也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使得心理救援包括中医心理救援成为整体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虽然《灵枢·师传》早有“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之言,但并未对具体操作过程作详细阐述。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对于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我们根据中医心理医疗队在灾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以及中国的国情与文化背景,结合现代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中医情志疏导疗法,总结出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与传统文化的《中医情志干预操作技术与流程》,亦即“情志疏导八法”,介绍如下。

引 情

引情是中医情志疏导疗法中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一种初始的沟通技巧,即引导干预对象在经历过重大创伤之后的某些 “情景”再现,主要是以关心、关切的语气引导干预对象回想地震中的各种遭遇,如地震发生时的感觉,从了解他们疾苦,以同情之心切入,逐渐谈及灾后的感受,这相当于西方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沟通技术”,是在救灾中经常用到的应急心理救助技术,也是最基本的心理救助技术之一。该技术的特点是利用开放式、简单易懂的提问,获得被救者心理问题的症结,并为后面的情志疏导干预做准备。“引情”的目的是为了让干预对象“述情”。

述 情

让干预对象把所回想的事情,如地震发生时的感觉、所听、所闻、所见,“尽情”按自己当时和现在的感觉进行述说。

共 情

干预者以自己的表情、行为、语气、语言等向叙述者、干预对象表示深刻的理解与同情。 “共情”技术的运用是为了创造干预者和干预对象之间一种氛围,为后面“动情”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动 情

可采用诱导性宣泄疗法,一些居丧者或全部财产失去者会立即或逐步暴露出痛苦、悲伤、 失望等情绪,痛哭流泪,达到了某种情感宣泄的作用。

知 情

主要是通过简单提问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干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知情”技术大体相当于一般临床意义上的问诊,针对恐惧、 无奈、无助、孤独、不平、愤恨、内疚等等一些心理问题、心理症状或身体症状进行诊断性询问。有的人情绪反应比较单一,但大多数人可能表现出几种情绪反应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