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同理心:其实我是最懂你的人

同理心:其实我是最懂你的人

 同理心,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所谓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理心和同情心不同,它更多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这是一个似乎老掉牙的家喻户晓的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无奈,只好聘请小巧玲珑的钥匙来试试,只见弱不禁风的钥匙轻轻地钻进锁孔,轻巧地一转身,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粗大的铁杆不解地问:“论身体你没有我大,论体力你更是比不上我,为什么你就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小巧的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其实,每个人的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即便你力大如牛,如果没有同理心,仍然打不开别人紧锁的心门。无论在人际交往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尽量了解并重视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发生冲突或误解时,当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处境中想一想,也许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解了。
 
其实,同理心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想法。“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说,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或上司时,要多考虑一些下属和员工的利益,给员工多一些关怀和鼓励;当你是一名员工时,也应该多考虑一下老板或上司的难处,给他们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