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健康 > 心理常识

侵略式依恋:你要听我的

侵略式依恋:你要听我的

侵略式依恋(Aggressiveattachment),是指一种带有控制性的亲情依恋关系,把依恋对象(儿女们)视作被控制的对象,要求他们听从、顺从,如果反抗则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有位年逾八旬的父亲,他有五个儿女,孙辈一大群,却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住在一个黑洞洞的老房子里,晚景显得异常凄凉。他四处对乡邻诉说儿女的不孝,可是没有几个人同情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父亲是个封建大家长,孩子们从小到大,事事都要听他的,顺从他。稍有不从,父亲不是打就是骂,孩子们从小就很怕他。如今,儿女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大都当了爷爷奶奶,依然在父亲面前动辄就被骂和被打,所以,儿女一个个只好逃之夭夭,再也不肯回到这个家里。父亲就四处告状,要求儿女回来照顾他,儿女们宁肯顶着不孝的罪名,只肯付赡养费,却没有一个愿意回家。

这个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弄得如此糟糕,以至于他到了八十岁的高龄,还不肯改变对待亲人的态度,依然用一种会赶走孩子的方式去与孩子建立方式,即,“你们必须回来,你们必须听我的!”,可是他也悲哀的发现,他老了,他想通过打骂的方式控制和孩子的关系,他无能为力了。

名词解释:侵略式依恋(Aggressiveattachment),是指一种带有控制性的亲情依恋关系,把依恋对象(儿女们)视作被控制的对象,要求他们听从、顺从,如果反抗则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亲密关系的几种依恋原型

每个人都需要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的建立,起源于童年期我们与亲密照顾者建立的依恋模式。在精神分析的依恋关系理论中,有以下几种依恋原型:

1.过度依恋的关系模式

表现为对客体的分离焦虑。较轻的分离焦虑我们会在恐惧症尤其是学校恐惧症中见到,也可以在各类因过度依恋导致的各种婚姻问题,而严重的分离焦虑会导致依赖性人格障碍

2.过度适应的关系模式

表现为不需要一个好客体。在多子女家庭中,我们常常会在老大身上看到这种类型的依恋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独立,报喜不报忧,很少有情感色彩,对亲人间的分离表现得过度理智化;也可以从被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看到这种过度适应的情形,从小就特别懂事,像个小大人,不会撒娇,吃苦耐劳,表现不出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一些情绪特征。

3.侵略式依恋的模式

表现为施虐与受虐关系。在这种依恋关系中,对方会感到被控制,被威胁,有一种急于逃避和远离这种关系的强烈欲望,就像前文中提到的这个父亲,儿女都不堪忍受和父亲在一起,急急逃离开这个家,宁肯承担不孝的罪名,也不愿意再踏入这个家门。这种依恋模式是所有依恋关系模式中最痛苦的一种,关系双方受尽折磨而又无力挣脱。

4.角色倒错的依恋模式

即在依恋关系中,孩子被迫过早承担父母的角色。这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常常是因为父母因为各种困难,如酗酒,精神疾病不能照料孩子,而使得孩子在童年期缺乏一个可以建立依恋关系的客体,反而是被迫充当起被父母依赖的客体。这种角色倒错的依恋关系,使得当事人在长大成人后,可能会过度理智化,也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